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0页法国教授经济书风靡全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00:22: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学著作,尤其是一部近700页的砖头,能爬上《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网络书店的畅销榜,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法国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wenty-first Century)就在过去两个月来成为这样一个新宠。
《Thomas Piketty是谁》
by THINKREN
纽约客和纽约时报近期都刊登了有关Piketty新书的文章。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这个10年中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Piketty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还是相当陌生,但是在法国国内,他可能是法国经济学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作为巴黎经济学院少数几个中国学生,我感觉有必要介绍一下他。
Piketty是巴黎高师(ENS)学生,不到二十岁拿到高师的数学学位,随后便在Roger Guesnerie(曾经的Econometrics Society主席,现在法兰西学院院士)指导下继续在高师撰写经济学博士论文。博士期间他参加了欧洲数量经济学博士交换项目(EDP),在伦敦政经呆了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为后来他参与“创办”巴黎经济学院做了铺垫)。
博士毕业时,22岁的Piketty参加了1993年RES的Tour,随后在MIT拿到教职。两年后,由于“深深眷恋”他的祖国(他对法国文化是个保守的捍卫者,上课常常不自觉从英文变成法文...),放弃MIT教职回到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任职。随后在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和巴黎高师(ENS)任教(EHESS和ENS关系复杂,容后再叙)。
在担任了巴黎高师社会科学系主任两年后,2006年,35岁的Piketty在其博士论文导师Guesnerie以及后来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Bourguignon等人的协助下,整合了巴黎高师,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国立路桥大学(ENPC),法国国家科学院,法国农科院以及后来加入和巴黎一大经济学研究力量,创办了巴黎经济学院(PSE)。
也许和高师人(譬如萨特)的入世精神遗传有关,巴黎经济学院的校训是“经济服务社会”(La science économique au service de la société)。法国很多的经济学家并不以参与社会事务为耻,很多人愿意脱掉白手套,积极参加社会政策的讨论。Piketty参加了07年社会党罗亚尔(现任总统奥朗德的前妻...)的总统竞选阵营,曝光很多。但由于竞选败北,Piketty卸任PSE的主任。
卸任后,他在法国媒体上还是很活跃,政治立场较左,但学术上还是很有成果。他的主要领域就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以及再分配。在PSE他开有两门课,一门是公共财政,一门是不平等经济学(讲义都在他个人主页上)。他工作是通过详实的个税,遗产税数据估算长期各国的收入分配情况。他就是近来流行概念“top 1%收入”的肇始者。
他和Tony Atkinson,Emmanuel Saez等人将早期利用法国数据所做的研究拓展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后来陆续和其他研究者进一步拓广了研究,其中有关中国的长期收入分配论文是和Nancy Qian一起发表的。在学生Alvaredo的协助下,他还将这些论文研究有关的数据做成了“世界顶端收入数据库”(WTID)。
而我再来做一些补充,和学术无关的:
  • 其实这个问题让我感到熟悉,记得当年大家入学后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你有去上过 Piketty 的课吗?”“他的课怎么样呢?”“他是个怎样的人?”以及一个意大利男生发自内心的追问:“ Is he good-looking? “
  • 这说来也正常,Piketty 就是那种大家都想了解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因为他名声在外,很多人在入学前都听说过他22岁博士毕业,23岁拿到 MIT 教职,两年后辞职回到法国,之后一手创办起 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最多的时候曾经一个人带将近十个学生这样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让人们更容易想起那种偏执工作狂型的法国左派天才,而大家更想知道身边的一名教授到底是怎样的。至于那个” Is he good-looking?“,大概因为对他娶了比他小很多的博士生的不解吧。
  • 由于我们专业第一年期间没有他的课,所以我并没有系统地听讲,只是旁听了几节。第一感受是他真的是个极聪明的人,课堂上不管学生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即使是课堂内容的延伸,不可能事先备课,他都能不假思索,极其具体地进行回答。那种天资聪慧型的学生会很喜欢他,因为他总能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极其舒服地展开梳理,不拖泥带水也不多废话一句,天才们都瞬间感受到了难得的共鸣。而那些天资一般又很认真的同学简直崇拜他,因为大神总能让他们感到叹为观止,而又有点”坏坏的“气质简直令 nerd 们欲罢不能。
  • 而对于我来说,课堂上的 Piketty 给我的最大震撼,也令我真正佩服的,还是”认真“,因为我在国内很少见到一所学校最 huge 的教授之一竟然这么重视教学。PSE 几乎所有的课是小于40人的小班授课,Piketty 和学校校长,世界银行前任首席经济学家 François Bourguignon 的课虽然都有接近一百人上课,但同样是在小教室用小班授课的模式。因此要进行充分的师生交流和答疑,不能在讲台上乌拉乌拉一讲了事,然后把剩下的问题扔给助教,而要回答每一个举手学生的问题。何况这样的课他要带不止一门,而是两门。说我见识短吧,我在国内还真的很少见世界级的教授这样讲课。
  • 当然了,他夹杂着法语词汇的英语,和在讲台上一边讲一边下意识地踩在讲桌或是凳子上 stretching 的”略显浮夸“的肢体语言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后来因为想要加入”世界顶端收入数据库“(WTID),有机会和他有一次单独的谈话。那时候《21世纪的资本论》已经在美国开始引起热潮,而他已然是一位明星一般的人物,即将受邀去美国各高校交流,开讲座。但那时的他在和我谈话时仍然保持着一贯的耐心和认真。要知道他并不是我的 supervisor,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想要获得一个实习的机会的 master student,而他这时已经忙到把一些组织的邀请函看到不看就让秘书因为日程原因委婉拒绝掉,而那些组织则曾经委婉地拒绝过我的实习申请。其实说实话,说起来是耐心和认真,谈话的过程是让我觉得有点萌萌的,一度因为某个话题简直要笑场,还好憋住了。不过因为获取不到中国的数据,我的工作暂时不能进行。
  • 他对实习生要求很简单,能完成我交给你们的事情就行了。几位实习生,虽然都领工资,他也给配备了办公室,但一个在自己家工作,一个女孩还同时给另外一位教授干”私活“,只有两个人每天都在办公室,还有个美国男孩”work in a bar“。
  • 一件关于 Piketty 的小事,不是每个人都知道:《21世纪的资本论》准备发行时,Piketty 想要让这本书免费发行,因为相比起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了解到它的研究成果,他一点都不在乎钱。但出版商不干,Piketty 又没法把自己的时间花费到英文翻译的工作中,才只好作罢。
  • 你们知道他还上了《扣扣熊报告》(Colbert Report)吗!!!

12.jpg (29.06 KB, 下载次数: 35)

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31 10:44 , Processed in 0.041813 second(s), 23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