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朱元璋三请不出,孙炎再来劝贤——刘伯温出山在即!《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四集 拜胡公庙悟为官之道——立德立名,千古留芳!《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五集 从一场家宴到一代谋臣——刘伯温与朱元璋的“知音之夜” 《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六集 谋士入帷幄,风云动金陵——刘伯温首参军机,直面陈友谅之局!《大明国师刘伯温》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大明国师刘伯温》(文学剧本)编剧 寒 清 第三集 1/【青田九都南田 武阳村刘府 日 外】 元至正二十年(1360)正月十六日。 孙炎一行两人,骑着两匹棕色骠形大马再次奔袭武阳村。他们熟门熟路到了武阳村,直接敲开了刘府大门。
2/【武阳村刘府大堂客厅 日 内】 家仆将他们引进客厅以后,刘伯温从内室走将出来。 刘伯温(神清气爽):这元宵节刚过,孙将军就迫不及待过来要人啦! 孙炎(急急迫迫):不瞒您说,吴国公大年初八就把我召去,命我星夜兼程,务必把先生早点请出山来!今儿个,我们直走石门洞,那书院大门还紧闭着呢! 刘伯温:看来孙将军这个处州总制当得有点蹩脚的。我这个平民百姓,元宵时节,人在哪里还弄不灵清儿,往后领兵作战,怎么个神机妙算啊! 孙炎(有点尴尬):真不好意思!我以为您这个清雅居士早早地去石门洞潜心做学问去了呢! 刘伯温(举起茶杯):我以茶代酒,先敬您一下,孙将军辛苦! 孙炎:不辛苦,不辛苦! 孙炎说着从衣兜里摸出一大叠厚厚的长信来,递予刘伯温。 刘伯温(呵呵大笑):吴国公真有心啊!还写了这么一大卷。 孙炎:不是的。吴国公只带了口谕,这次没写信。 刘伯温(有点惊讶):那这封信是谁写的呀?李善长?抑或是朱升? 孙炎:先生猜错了,这是鄙人写的。 刘伯温(更觉得奇怪):将军人都来了,还写什么信呀? 孙炎:我怕有些理由说不充分,花了两宿时间写出来的。 刘伯温(哈哈大笑):孙将军啊!孙将军!您还是一个地道的书生,文绉绉的,怎么可以做这种多此一举的事儿呢!上次石门洞,您劝我出山,理由不是谈得很透彻了吗? 孙炎(如铁一般的黑脸泛起了红晕):书生有时会做傻事的,但我这是真情所致,先生别嘲笑才是。 刘伯温(面露和蔼之色):谁敢笑大将军呢!我们开个玩笑而已。 来来来!我们喝酒去——
3/【武阳村刘府餐厅 日 内】 刘伯温拉起孙将军到餐厅喝酒用膳。 孙炎:我到了才不到半个时辰,你们家一下子怎么弄出这么丰盛的佳肴珍馐呀? 刘伯温:我料定今日您会登门访晤的,所以早早备了年货便饭。 孙炎:都说刘先生料事如神,如今总算见识过啦! 刘伯温(举杯敬酒):喝酒喝酒,别光说不吃不喝哈!这农家米酒可是补身体的。 孙炎(起立回敬):好的!好的! 酒过三巡,客主皆进入微醉状态。 孙炎知道他此行的使命还没完成,因此不敢贪杯。刘伯温敬酒再三,他均推杯拒盏,表示不能多饮了;刘伯温见其固辞,不再勉强。
4/【武阳村刘府大堂客厅 日 内】 客主再次移步书房,进行深度密谈。 孙炎(呷一口清茶):我上次把先生的两个问题完完整整地带给了吴国公。他明确表态,仕元之人,绝不顾忌!国公聘你,决不猜忌!国公拟在金陵(应天府)专辟礼贤馆,以迎刘先生到来。 刘伯温:如此看来,吴国公算是动真格了! 孙炎:当然如此!去年吴国公在宁越府(婺州)开郡学,宋濂先生被延请为五经师,只是他仍在浦江未赴金陵而已;还有,龙泉章溢,丽水叶琛,二先生不顾前嫌,亦归顺应天。 刘伯温:哦!他们都这么快应聘而去啦! 孙炎:他们就等先生应允,欲与先生结伴而去。 刘伯温(沉思片刻,右手拍着大腿说):既然大家欣然前往,老夫也不推辞了! 孙炎(欣喜若狂,行膜拜礼):这是太好了!先生痛快!先生英明! 刘伯温:不必多礼,以后我们都是堑壕之友,生死同行了! 孙炎(起身双手作揖):是!我们生死相伴,共赴戎机!
5/【武阳村刘府大堂客厅 日 内】 刘伯温(非常镇定,再抿口茶):孙将军,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启程为好? 孙炎:当然是越快越好! 刘伯温(放下茶杯):这,尚且急不得!我们四人都要安顿好家里家外的事,才能全身心赴命。 刘伯温(屈指掐算一下):我提议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黄道吉日启程,约上章溢、叶琛,抵婺州浦江与宋濂汇合,共赴金陵。 孙炎:行!行!那时“礼贤馆”该是修葺一新,可以开门迎接你们这些贤士能人了。届时我带几个武士过来护送你们。 刘伯温:不必了,一切从简,权当我们几位老贡生结伴去金陵上贡,不必兴师动众,辛苦大家! 孙炎:那就尊重先生的决定。我得回金陵复命去了。 孙炎起身,作揖告辞。
6/【武阳村刘府 傍晚 内】 傍晚时分,突然有刺探情报的义兵信使万分火急地赶回来说,谈洋一支山寇队伍约三十来人今晚要侵袭武阳村。 刘伯温(一听就恼怒):谈洋山寇,又是这鬼地方的刁民!他们对外勾连方国珍,对内欺压老百姓。这些盐贩暴徒,横行乡里,作恶多端,必须要给予严惩! 信使(喘口气继续说):听说是今晚亥时抵达武阳,他们现在还在路上,要等夜深人静时进村侵扰夺财掠物的。 刘伯温立马召集“南田山义兵”几个头儿,商讨布置晚上应战御敌方案。
7/【南田武阳村 夜 外】 【旁白】 武阳村地处海拔600多米高山峡谷地带,位于南田西北部,北接岭根村,南邻梅树村。这里四面环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条小河穿越村中心向东南方向流去。进出村庄,便是东南角唯一的山谷河口。 当晚戌时,刘基(字伯温)命三弟刘升(身材魁梧,貌似刘基,由刘伯温饰演者兼饰)率五十多人持铁戈木棍,分别埋伏于村庄入口处的道路两旁,严阵以待。 刘伯温自己则坐镇家中指挥,他吩咐老幼村民像往常一样熄灯入睡,家中壮丁集合一起,分几个小组,蹲在几家容易被骚扰、掠夺的大户人家中。
8/【南田武阳村 夜 外】 果不其然,亥时刚到,一支或明或暗、蠢蠢欲动的山寇队伍从村口鱼贯而入,他们大摇大摆,直接窜入村东头的大户人家。 一个领头的(捶打着大门直喊):当家的,快把金银财宝拿出来!不然,要了你的命,烧了你们的房! 大门被砸开,三十多位歹徒蜂拥而入;门僮在庭院阻拦,被歹徒劈了一刀倒在地上。正当他们破门进屋准备搜索之时,惟见东西两边二层阁楼里抛下雨点般的石头,黑压压的匪徒被砸中不少。有的头部被砸中,“哎育”一声便溢血瘫倒在地;有的像发疯的恶狗,张牙舞爪,上窜下跳;有的挥棍抡棒,恶狼般地直扑内屋掠夺…… 周围的义士,听闻这户人家闹得沸反盈天,纷纷杀将过来。他们死死地堵住大门,欲将谈洋这拨“山匪流寇”关门打狗,就地解决。 匪首见进门围剿的村民越来越多,形势不妙,便召唤自己的弟兄们从后门落荒而逃,村民义兵奋起穷追猛打;而此时,守在村口的刘升见歹徒们狼狈地逃过来,率领五十多名训练有素的义兵勇士死死地卡住他们的退路。 武阳村数百名义勇之士和其他村民,里应外合,将谈洋这三十多号山寇打了个落花流水。不到半个时辰,这批穷凶极恶的山匪歹徒被乖乖制服。他们之中,被打死两人,打伤十多人,其余悉数被俘就擒,关在刘氏祠堂里。
9/【武阳村刘氏祠堂 夜 外】 武阳自卫之捷,震动山里人。他们高举火把,敲锣打鼓,纷纷走向刘氏祠堂声讨欢庆。平常寂静的小山村,成了一座“不夜城”。 有人对这些被擒拿捆缚的山贼流寇踢腿刮脸泼污水,以此发泄愤恨;有人建议把这些山贼刁民就地杀了,不留后患。 喊杀声音,此起彼伏……
10/【武阳村刘府 夜 外】 刘伯温自村民“保家自卫”行动结束之后,就一直蹲在家里一言不发。 刘升(非常兴奋地说):今天的自卫行动,干净利落,速战速决。幸亏二哥谋划得好,来个瓮中捉鳖,我们自己没死一兵一卒,轻伤者只有几人。您趁这个时候出去见见大家,鼓舞一下士气! 刘伯温(罢罢手):我就不了!在敌人面前,不要让他们知道我在家,是我指挥作战的。 刘升有点疑惑不解。 刘伯温:善后的事,还是三弟你出面解决为好! 刘升:怎么处理啊? 刘伯温:你去祠堂给他们训话,对他们这种抢杀掠夺的强盗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让他们意识到男盗女娼、违法作乱是一个正常人最大的耻辱,国法难容,道德不许! 考虑到他们身后上有老,下有小,为谋点区区小财,断送了性命,真当不值。我们要他们逐一表态,决不重犯,然后在保证书上画押签字后一个个放行;对伤者,要么就地包扎处理,要么拉回去治疗;对那两位自投罗网的送死者,由他们家人来收尸,我们可以考虑补给一定的安葬费用。
11/【武阳村刘氏祠堂 夜 内】 刘升听明白二哥的意思,带着随从前往刘氏祠堂照办。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据匪首坦白交代,他们这拨人不远数十里前来武阳村抢劫,不单单是为了掠夺钱财,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击杀刘伯温。 刘升(一听是杀他二哥,以为自己听错了人):你说什么?你要杀刘伯温? 首匪:是的,我们是奉人之命,慑于逼迫,无可奈何,才来杀人的。 刘升:奉谁的命令? 首匪:不好说,不然他们会杀了我们全家的性命。 刘升(叫助手拿刀子过来,在木柱上劈了两刀,厉声对他说):你不如实招来,我就一刀砍了你的贼头! 首匪(十分惊怕,双手颤抖):我说,我说,就是台州那个海上霸主——方国珍。 刘升:方国珍?你跟他认识? 首匪:不认识,是他手下的人派我们这么干的。方国珍可是个威风凌厉的大人物啊!他手下的人在我们“谈洋”村横行霸道,谁都不敢惹他们。 刘升心想,这批匪徒,来历不简单。我必须跑回家,向二哥伯温汇报实情,再来处置。于是他交代手下的人,对这伙歹徒严加看管。
12/【武阳村刘府 夜 内】 刘升急急忙忙、喘着粗气跑回家,将这伙山贼歹徒流窜作案的真正目的告诉了二哥。 刘升(非常愤怒地说):二哥,他们是冲着你来的,现在不就地杀了他们,难以解恨啊! 刘伯温(想了想,非常平静地说):杀他们无用,他们只是被方国珍雇用过来的杀人工具,他们是被胁迫的。 刘升:那不是便宜了他们? 刘伯温(有点愤恨,提高声音):我要杀的是方国珍!这个海盗流寇,前几年被我们打得晕头转向,用金银财宝贿赂我,我嗤之以鼻;现在可好了,竟然雇凶来杀我?我决不会饶了这个乱臣贼子! 刘升:那该这么办? 刘伯温:还是按我晚上交代的处理他们。
13/【武阳村刘氏祠堂 夜 内】 刘升回到祠堂,对匪首进行一番严厉训斥之后,解开他的绑绳, 让他带头在保证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按上鲜红的指印;其他歹徒一个个也俯首认罪,签名画押走人。 善后事宜,处理完毕,已是鸡鸣天晓,村民早已烧起了炊烟;刘升见山村无恙,岁月静好,心里涌起无限的欣慰和感慨。
14/【武阳村刘府庭院 清晨 外】 平定山寇之后,刘伯温心境颇不宁静。他起了个大早,在刘府前庭踱来踱去——
【旁白】 至正十七年(1357)八月,朝廷任命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至正十八年(1358)五月,又升其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至正十九年(1359)十月,再升之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是时,江浙行省丞相由达实特穆尔担任,张士诚成了行省的太尉,其弟张士信亦成了行省的平章政事。江浙行省的要职竟有三个落到了方国珍和张士诚他们手中!达实特穆尔徒有虚名,实则受制于方、张,成了他们向朝廷要官要权的传声筒。 刘伯温与方国珍等海寇势不两立,在方国珍执政的地盘上安度余生,已无可能!
刘升(清早回家,稍息片刻后就起来,到前庭对二哥说):昨晚打发他们走后,我就思忖,今天下纷扰,以二兄之才略,据括苍,并金华,明(宁波)越(绍兴)可折简而定,方氏将浮海避兄矣!应划江守之,此勾践之大业也。舍此不为,欲悠悠安之乎? 刘伯温(不以为然):三弟有所不知,我平生忿方国珍、张士诚之流所作所为,今用汝计,与彼何殊耶? 刘升:二兄慢慢思量—— 慢慢思忖—— 刘伯温(斩钉截铁地表示):没有考量余地。我心昭昭,虽然不愿再为元朝效力,但绝无背叛朝廷之意。
15/【武阳村大堂客厅 日 内】 翌日,刘伯温召集“南田山义兵”几个头头来家里开会,总结昨晚抗击“谈洋山寇”侵扰的得失,强调以后更要加强防范,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负责军饷的朱佑提议,元帅(刘伯温)此次北上辅助朱元璋,不如将这支“南田山义兵”队伍一并带走,好让吴国公欣赏加冕。 刘伯温(粲然一笑):“天下之事,在吾与所辅者尔,奚以众为?” 众人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刘伯温(动情地说):数年前,这支从处州带来的义兵队伍,一直跟随我保家屯田。我走之前,原计划就地解散。自此次“谈洋山寇”进犯武阳村事件发生之后,我改变了主意。我决定由三弟刘升担任“南田山义兵”总管,全权负责军中事务,镇守邑境,保护黎民百姓。 众人点头同意,表示全力支持。 刘伯温(继续说):由于这支队伍规模不小,将来还有可能扩大,军中事务繁多,特别是应急作战,必须要有参谋助手,我提议叶性、朱佑二人参辅之。叶性稳重,有智有谋,侧重于军事参谋;朱佑踏实,胆大心细,侧重于军中补给。你俩要积极配合,戮力同行,协助刘升做好军中事务。 二人与刘升击掌共勉,表示齐心协力,不负元帅重托;刘伯温遂将部从悉数托付其弟刘升。 刘伯温(再三叮咛):你们务必高度警惕方国珍部侵扰,确保家园南田山安宁,以免我在外担忧分心。
16/【武阳村刘府西厢房 夜 内】 数日之后,刘伯温见原配夫人富氏有了空隙,便到她的西厢房相聚;富夫人很有陌生感,因为刘伯温很长一段时间没进她的闺房温馨了。 刘伯温:这段时间家里家外发生了许多事,让你操心不少,你辛苦啦! 富氏(长叹一声):就是你会折腾!人家有本事,把家里家外安顿得稳稳妥妥,平平安安过日子。你呢!现在这个家弄得个鸡飞狗跳的,上有老下有小,外面还攘个不停的,我操心有什么用啊? 刘伯温沉默不语,他觉得愧对这位原配夫人。他左手把她搂在怀里,右手与她左手十指相扣,久久难以话语——
17/【闪回】 元文宗致和元年(1328年),刘基(18岁)刚到青田石门书院读书。某日,去溪边玩耍,突然传来棒槌捶击声。循声望去,不远处有一位姑娘正在浣纱,那纱堆积得像座小山。 刘基在想,这世外桃源石门洞,哪来这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多的棉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捶洗完毕?正在疑惑不解时,忽然飘来那姑娘悦耳的歌声: 天下没有浣纱女,哪有人间衣暖身? 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高深学问人? …… 铁杵磨针名理在,问君读书可专心? 歌罢,那女子就倏然不见了。刘基听了,脸刷地通红起来,愧疚难当,他掩面跑回书院,专心用功去了。 自此之后,刘基再也不敢放松学业,常常挑灯夜读,通宵达旦。为鞭策自己,取字号“百温”,后来就以“刘伯温”为名,考功名,走仕途。
18/【闪回】 元至顺元年(1330年)春。 刘伯温年方二十,奉母亲之命与小他两岁的表妹富氏成婚。洞房花烛夜,他揭开新娘头盖,发现她竟然是两年前在石门洞溪边捶洗棉纱的那位俏姑娘。 刘伯温(满脸涨红,结结巴巴地说):怎么—— 是你呀! 新娘子(笑而不答,反问一句):你猜呢? 刘伯温后来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一手精心安排的。
19/【闪回】 元至顺三年(1332年),刘伯温22岁,赴杭州参加省试,中第14名举人。 元至顺四年(1333年),刘伯温23岁,赴大都会试,中三甲第20名进士。初露锋芒,深得主考官揭傒斯赏识,谓人曰:“此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 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伯温26岁,赴江西高安任县丞,步上坎坷的仕宦旅程。
20/【武阳村刘府西厢房 夜 内】 富氏(沉默多时,终于开口说话):自夫君18岁从括城转到石门书院读书开始,我就或明或暗地在支持你读书考取功名。有道是“十年寒窗终不负,一生韶华亦可期”。我期待你“一举荣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地。”鱼跃龙门,金榜题名,作天子门生,可十字披红,骑马夸官;可光宗耀祖,位及人臣。 刘伯温拍拍富氏肩膀,表示谢意! 富氏(继续说):你甫入仕途,刚正不阿,得罪权贵,三起三落,命途多舛。二十多年韶华时光,付诸东流,我既不埋怨,也不责怪。我始终觉得,你是有学识有主见有风骨的男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