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原创新闻 查看内容

1/【青田九都南田 日 外】《大明国师刘伯温》

2025-10-19 21:16| 发布者: 海芬心语| 查看: 38| 评论: 0

摘要: 第一集【青田九都南田 日 外】《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二集 仁心济世不图名,家风传世暖人心《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三集 朱元璋三请不出,孙炎再来劝贤——刘伯温出山在即!《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四集 拜胡公庙悟为 ...

第一集【青田九都南田 日 外】《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二集 仁心济世不图名,家风传世暖人心《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三集 朱元璋三请不出,孙炎再来劝贤——刘伯温出山在即!《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四集 拜胡公庙悟为官之道——立德立名,千古留芳!《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五集 从一场家宴到一代谋臣——刘伯温与朱元璋的“知音之夜” 《大明国师刘伯温》

第六集 谋士入帷幄,风云动金陵——刘伯温首参军机,直面陈友谅之局!《大明国师刘伯温》

编者按:
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并行交融的时代,如何立足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以“培根铸魂”为旨归,以大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用现代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兼具民族精神与艺术感染力的历史题材精品,已成为时代所需与社会所盼。

青田历史文化名人刘基(字伯温),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名垂青史,被誉为中国智慧的象征与文化符号。基于这位传奇人物,青田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寒清(杨忠贵)潜心创作了四十集大型历史正剧《大明国师刘伯温》,以影视艺术展现中华智慧与文化精神。

本报经授权连载该剧文学剧本前六集,以飨读者。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大明国师刘伯温》

(文学剧本

编剧 寒 清 

第一集 

1/【青田九都南田 日 外】

元至正十九年(1359)十二月,浙南山区,腹中盘地,阡陌纵横。

两匹棕色快马,一前一后,驰骋于田间衢道,扬起一路红尘。马蹄声声,两位戎装骑手仍策鞭奋进,旋即进入盘地北部边沿地带的山间峡谷通道。两匹骏马下意识地放慢铁蹄,于蜿蜒逶迤的小道上徐步慢行。转过几道弯,终于到达一个被叫作“武阳村”的山村口。

 

2/【南田武阳村 日 外】

走在前面的骑手驻足询问村口一位荷担的田父,老农指了指村北斜坡上那座辟有门庭、建筑格式非常讲究的府第。二马再度仰头,直奔而去……

 

3/【武阳村刘府大门口 日 外】

两位骑手侧身下马,前者(伺从)叩响刘府大门。

侍从(边敲门环边喊):有人吗?有人吗?……

刘府家仆(碎步趋前,开了半扇门):请问客官是哪方人士?

侍从:我们主人是处州府总制孙炎,孙大人!

孙炎(身长六尺有余,面黑如铁,一足偏跛)颔首作揖道:我正是。

刘府家仆(瞟一眼黝黑男人轻蔑地)说:你们有何贵干?

侍从:我们想拜见你们家主人刘基,刘伯温先生!

刘府家仆:不在,刘大人今天不在!

孙炎(捷足蹬上):我们有要事找刘先生。

刘府家仆:不好意思!刘先生真的不在。

侍从(推开家仆,强行进门):我们一定要见伯温先生!

伺从和家仆互相推挪,情绪有点对立。

 

4/【武阳村刘府大门口 日 外】

刘伯温父亲刘爚(字如晦)闻声从刘府中堂出来,这位曾任遂昌县教谕的老先生鹤发童颜,他亦十分蹊跷门口大声喧闹,莫非有人上门闹事?他疾步走到大门内侧。

刘爚(有点不快):啥么事呀?闹得沸沸扬扬的。

孙炎(见是一位长者,致歉道):打搅了!老爷子,您— 莫非就是伯温先生吧?我今天是受主公所托,想请您出山的。

刘爚(好奇地问):你们主公是谁呀?

孙炎:就是朱元璋!

刘爚(揶揄道):什么朱元璋,朱二璋啊!不就是朱重八嘛!

孙炎:先生说的没错,我们主公原来是叫朱重八,现在可不能这样叫啦!

刘爚(挖苦似的):吽!现在这样叫,会被杀头了啊!

孙炎:那也不能这样说,人家现在可是个大元帅,大人物了。刘先生,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进屋谈谈啊?

刘爚(不屑一顾):谈甚么呀?我不是刘基,他还没这么老!

孙炎(惊讶):啊!您老莫非是他尊大人?

刘爚(昂首捋着白胡须道):老夫正是。

孙炎:不好意思!在下有眼不识泰山。

现场氛围有点缓和,一阵冷风袭来,凉飕飕的。

孙炎(试探性地问刘老先生):我们大老远地奔波而来,前辈可否让我们进来喝口水呀?

刘爚(摊开右手,指向屋内):两位有请——

 

5/【武阳村刘府马房 日 内】

孙炎应声随主人步入刘府客厅,家仆代其牵着棕色骏马进入马房,伺从牵着自己的马跟进。家仆给马槽倒上草料,两匹剽悍大马垂头吃得正香。

家仆:你们主人墨黑墨黑的,像张飞啊!还跛着个脚,我还以为是山寨里跑出来的土匪呢!

侍从(一脸严肃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孙总制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军,他还是我们东州的大儒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肚子里墨水多了去呢!

家仆和侍从相视而笑,随即进入刘府内屋。

 

6/【武阳村刘府客厅 日 内】

家仆提上热水,给客官和主人分别沏上茶。

刘爚(仔细打量客人的衣着和言谈举止):你们主公元璋啥意思啊?他盯上我们家伯温了!

孙炎:我们主公朱元璋虽然出身于寺僧,但他投奔郭子兴红巾军后,义勇兼备,雄才大略,深得郭元帅信任。郭子兴因内讧病逝后,其军权悉数归于朱元璋。朱元璋攻下金陵以后,严肃军纪,厉精图治,同时又广罗地方名士为其所用,未经数载,便成为江淮流域屈指可数的一方英雄豪杰。近半年来——

【闪回·战争场面】朱元璋率领大军攻下江西洪都(南昌)、浙江睦州和婺州后,势如破竹,直取处州。

孙炎:今日儿特派我奔赴南田,聘请刘伯温先生出山,辅助主公成就江山大业。

刘爚:客官什么时候成为朱元璋的干将了?

孙炎:哦!容我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姓孙,名炎,字伯融,应天府句容人。早年游学江淮,略通诗律,善缀文。朱元璋下金陵,闻炎名,召见并委任江南行中书省掾,幸得赏识。从征浙东,以功历官池州府同知、华阳府知府。去年(1359年),擢行省部事,十二月,赴任处州总制。

刘爚:哦!孙将军原来是一位身经百战、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啊!我等怠慢了。

孙炎:哪里哪里!冒昧打扰。

刘爚:犬子伯温,仕元二十多年,历经磨难,弄得一身疲惫,心力交瘁。现在辞官还乡,潜心著作,对戎马生活恐不会再感兴趣啦!

孙炎:刘大人,贵公子伯温先生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

 

【旁白】象纬之术,乃建立于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基础之上,为谶卜术数,属于心术智术。

 

孙炎:懂智术者皆通儒学,而通儒学者未必懂智术。通儒之人是贤人,通智之人则是高人。伯温先生既是贤人,又是高人。

刘爚(起立,双手作揖):哪里哪里!孙将军言过其实!

孙炎:行前主公一再交代,刘伯温先生实乃普天之下不二奇才睿士,务必恭请到位。为此,主公还亲自修书一封,让我务必交到伯温先生手里。

刘爚(捋着胡子说):民间传说,越传越玄,越传越神乎?伯温乃一介书生,人世间一个凡夫俗子而已!

孙炎:刘老先生,今日在下一定要拜见伯温先生,您老一定要为晚辈引见玉成!不然,诚恐难以交差啊!

刘爚(沉思片刻,略有所备地说):且慢!孙将军的一片诚心,老夫代伯温领了,但此事攸关伯温后半生的生死福祉。待我与他沟通之后再行定夺吧!

 

7/【武阳村刘府东厢房二楼紫轩阁 日 内】

刘爚让家仆上来添水加茶,嘱客人慢慢用茶品茗,自己起身上了东厢房二楼小阁轩。

他在书桌上用“狼毫”写了几行蝇头小楷字,并将纸条折叠几下装进一只香囊似的小袋子里。随即推开南边小窗,于窗外凌空搁置的竹笼里挑了一只体形矫健的信鸽,并将精巧的信袋系在信鸽小腿上,然后用右手托起鸽子的腹部,左手轻抚着信鸽的头背,喃喃说了几句激励性的话。等鸽子领受使命似地扭头向主人示意,嘴巴翕动要高飞之时,主人双手顺势作一个大幅度的抛掷状,鸽子凌空而起,振翅远飞了。

 

8/【武阳村刘府客厅 日 内】

刘爚回客厅,与孙炎继续寒暄。

孙炎:听说刘老先生曾担任过遂昌教谕。这与本家严有相似履历啊!

刘爚:哦!令尊也当过县教谕?

孙炎:是的。就因为他是教谕,我当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有人诬告家父私通考试官才中举的。官府轻信谣言竟然革了父亲的职,搞得沸反盈天,满城风雨。在下十年寒窗,凭着真学问中了举,怎落得靠裙带关系得了功名呢!这世道真不讲道理啊!

    孙炎怒目圆睁,越讲越气愤,那事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

刘爚:真是的,无独有偶啊!当年伯温在杭州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主持一年一度的省试。我们遂昌连年出了几名举人,有人便说这是伯温徇私做了手脚。要不然,这偏远的浙西南穷乡僻壤,怎么可能年年出举人呢!一时间,真假难分,盅惑人心,伤害匪浅啊!殊不知,老夫做教谕十多年,崇文尚教,提振乡学,莘莘学子,苦心磨练,多出人才,实乃情理中事!

孙炎:当年我为了避嫌,中举之后无意再求功名,跟随乡党儒士丁复、夏煜同游江淮,吟诗作赋,以期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殊料主公下金陵,闻炎名而招至麾下,以有今日。

刘爚:好在天行道,君子自强不息。

孙炎:是的。人世间,自有公道在,路漫漫其修远,凡事重在人为。

刘爚:对了!世态炎凉,人心可昭,日月可鉴。

主客越聊越有共同话题,越谈越觉得彼此距离走近,但他们均感叹世道之诡异,民生之艰辛。

 

9/【武阳村刘府客厅 日 内】

忽然间,一只矫健的信鸽飞进了主人的客厅,利索地落到中堂客厅那张红木“八仙桌”上,等候主人来解取腿上的信囊。

刘父迅速地解下信囊,取出依然是蝇头小楷写就的毛边尺素。

刘爚(通览信件之后,若有所失地说):吾儿答应了,尔等直奔石门洞罢!

孙炎(迅捷起身,向刘父深深地鞠了一躬):谢前辈大恩!在下这就去了,还望前辈善保玉体。恕我不敬,在下随身携点薄礼,祈请老人家笑纳!

孙炎说完,命侍从将马背上的金银财宝卸下,赠予刘家;刘父肃然而起,婉拒再三。

刘爚: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刘家素来不接纳任何人礼金,何况孙将军如此之重金厚礼更是要不得的!

孙炎:这是主公的心意,亦表明主公延请伯温先生的一片诚意!

刘爚:这番心意,我们都领了。礼物万万不能留下!伯温要是知道了,他也会坚拒的。

孙炎奈何不了,只好叫侍从收回礼金礼物;他俩纵身跃上马背,双双作揖告辞。

刘父站在大门前与他们招手道别。

 

10/【青田石门洞 日 外】

青田石门洞,位城西北60华里之瓯江南岸,系天下名山三十六洞天之一。

孙炎在侍从陪伴下自北山白岩租船沿小溪顺流而下,至大溪口又从瓯江溯流而上,不久便抵达遐迩闻名的石门洞天的入口处。

孙炎在船头仔细观望,但见旗山、鼓山双峰对峙,俨若门户。

轻舟沿洞口小溪划入洞天境内,见四周石崖拱卫,宛如城郭。行一里许,抵洞天腹地“泻银潭”。潭深不可测,系洞背百丈飞瀑直泻所致。石门飞瀑,亘古恒流,似银河落九天。往常之际,飞瀑随风起舞,滃蒙似雨,飘洒自如;每逢夏季雨水丰沛,飞流直下,声如雷鸣,隔江即闻訇然之声。

孙炎在泻银潭外边的小溪里弃舟登岸,步上“喷雪亭”,仰望气势如虹的石门飞瀑,那种平生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油然而生。他诗兴大发,感慨万千,惊叹大自然威力无边,鬼斧神工!

侍从环顾四周,发现洞壁之内多有石刻文字,立马大叫起来。

侍从:将军,将军快来!这里有许多摩崖石刻。

孙炎(旋即过去):去看看!都是谁题的。

孙炎迈步悬崖壁下,一一观赏起历代名家碑勒题咏。他在李白题写的崖碑前驻足良久,惊叹那“何年霹震惊,云散苍崖裂。直上泻银河,万古流不竭”的非凡气势和高超的书法艺术。他环视洞天内宇景象,灌木丛生,林荫蔽日,不远处还有谢公堂、石门书院错落其中。

孙炎(脱口而出):这高可远眺,清可濯足,幽可栖身,邃可隐居的地方,真乃刘伯温著书立言的鸿基福地!

他俩走着走着,突然有几只山核桃似的空中抛掷物向他们袭来,有一块还不偏不倚地砸中孙炎的后脑勺。幸好他戴着头盔,那抛掷物“砰——”的一声折射到路边草丛里去。他们大吃一惊,瞧瞧四周,空寂无人。他们定神之后,觉得没什么事继续往前行走,又是“扑——”的一声闷响,侍从“哇——”的一声被砸中叫痛。

孙将军条件反射似地从腰间拔出雪亮的宝剑,作自卫状,还扭头回视后方,他在慎密地捕捉侵犯对象。巡视了老半天,依然悄无人影。他俩四目以对,不觉蹊跷起来。

侍从(惊悚地说):这大白天的,不会是鬼神出来捉弄我们吧!

孙炎(镇定不乱):不会有鬼神的,哪里有鬼啊!

他们蹑手蹑脚、不无提防似地往书院方向走去。

 

11/【青田石门书院中庭 日 内】

孙炎和侍从进了四合院式的石门书院中庭,有书僮过来接客。

侍从问:这里可有刘基,刘伯温先生在啊?

书僮(包着紫黑色头巾):先生在书房呢!请问你们是哪方来客?

侍从:我们是处州府的,今天有要事来见伯温大人。

刘伯温从书院西厢房的书房里闻声出来,一袭紫袍,两道剑眉,形貌修伟,虯髯电目,刚毅沉稳。他迈着矫健的步伐趋前迎接。

刘伯温(面对着孙炎):啊呀!您就是处州总制孙炎将军!我是伯温。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孙炎:哪里哪里!敝下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以拜见,荣幸之至!

刘伯温:我乃一介书生,德寡望低,但不知阁下何以知我?

孙炎:先生大名,普天之下,何人不知?

刘伯温:哪里!将军过誉啦!

孙炎:先生可真会挑地方做学问啊!

刘伯温:这不是我会挑不会挑的事。我是泰定五年(1328)十八岁那年转学至石门书院就读的。小小石门书院,名气可不小!这里环境幽雅,气候宜人,确实是读书求知良所。这个书院,原为官修讲学场所。官办讲学,始于唐朝,盛于宋代,元以继之。我本人在此清静优雅之地研习四书、五经数载,感情笃深,以致年迈体衰,仍在兹念兹,独钟此地。

孙炎:先生颇有眼光,亦自带福气。在这么一个洞天福地求学养身修性,真乃老天爷赐予的齐天洪福啊!

 

12/【青田石门书院伯温书房 日 内】

刘伯温将客人请入书房,客人卸下戎装,宽衣就座。

书僮提着紫铜色茶壶过来给宾主沏茶,还给书房中央的火盘加了木炭。

刘伯温:我们边烤火边品茶边谈正事吧!

孙炎(从贴胸的内衣里掏出一份信札,双手拱予伯温):这是我们主公、吴国公朱元璋元帅行前特地授我带给您的亲笔大函。

刘伯温借着室内明亮的烛光披阅起来,惟见吴国公抬头称呼道:

顿首奉书伯温老先生阁下

刘伯温(随口说道):你们主公如此称我,可谓尊重有加呀!

孙炎:那可一点不假!主公向来看重地方儒士、社会名流的价值作用。每每攻下一个地方,首要之事,便是公开招揽当地彦士鸿儒。

 

【旁白】

元至正十三(1353)年,朱元璋略定远,下滁州,招李善长为谋士,参与军机,主管军饷。

元至正十六(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下集庆(金陵),宣布“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儒士夏煜、孙炎、杨宪等先后被录用。

元至正十七-十八(1357-1358)年,朱元璋攻徽州(黄山),休宁大儒朱升冒险劝降元帅;朱元璋取婺源,招朱升为重要幕僚,并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以定东南。

元至正十八(1358)年,朱元璋克婺州路(金华),召儒士范祖干、叶仪等,询治理天下之道;又召许元、吴沉等十三名儒士,讲解经史。

 

【闪回】

13/【金陵瞻园·朱元璋府邸 日 内】

孙炎(匍匐趋前):甫任处州总制孙炎应召谒见主公。

朱元璋(身着无龙纹黄袍,坐高堂御制楠木大椅之上):据说浙东刘基(青田)、宋濂(浦江)、章溢(龙泉)、叶琛(丽水)四先生学问了得,或通兵法术数,或工千秋文章,或负济世长才,或生弥乱之能,何以召至金陵,为我所用?

孙炎:浙东四先生,均系名贤睿士,韬光韫德,人中豪杰。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基善运筹帷幄,濂善敷陈王道,溢可宣力封疆,琛可致命遂命。四先生宏才大节,忠诚恪慎,均可为佐命大臣也。苟能幡然就道,公可建树伟业哉!

朱元璋(命随从拿信笺,手谕一书):郭四(英),拿纸来,我要给刘伯温修书。

 

14/【青田石门书院伯温书房 日 内】

孙炎:主公邀先生,至诚至忱,尊重万分。

刘伯温(眉头一皱,似有顾虑):你们在吴国公面前言过其实,有朝一日,会令他失望的。

孙炎(大为吃惊):此话何讲?

刘伯温(慷慨以论):吴国公只想到浙东四先生“为我所用”,多多益善,却没想到我等人士为建立开明新王朝所用,为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百姓所用,其聘我之目的有虞,功利太重!

再者,中国自古就有“政统”、“道统”之分,皇权代表政统,士林代表道统。而“政统”与“道统”却是水火难容。在国公眼里,我们既要做政统思想的维护者和调适者,又要做道统思想的守护者和保养者,这无异于让我辈上蜀道登青天呀!

我若应允辅助国公,将来我与他必定是君臣关系、主仆关系。在将来那个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时代,知识、智慧、学说、理念只能是权力的附庸品和牺牲品。我估计你们主公对我刘伯温,必将是始亲终弃,名倚实疏,尊吾人而轻吾品,用吾术而损吾人。

与其如此这般,我伯温不如规避无妨,何以应召出山?

孙炎(顺其意作反证推论):先生不仅尊崇由“内圣”开出“外王”的孔孟儒学,更喜欢运筹帷幄的黄(皇帝)老(老子)之术。先生英才盖世,投奔主公,运筹帷幄,南征北战,气吞山河,开国立业。先生既然可以参与军机大谋,为何不可以参与国是订制?先生文韬武略,惟主公方可以施展雄才大略也。

刘伯温:将军对国公过于仰仗也!

孙炎:非也!当今天下,四方鼎沸,豪杰并争,皆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救天下之心。唯主公据应天,略江淮,神武不杀,顺天应人,心怀天下,此乃“明君”横空出世之兆也。

刘伯温:何以见之?

 

15/【青田石门书院伯温书房 日 内】

孙炎(推心置腹道):近几年,北方红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原,摧毁元军主力。因其横截中原,而使长江流域诸路义军得以迅猛发展壮大,各自成局。其不足为:借宋室后裔之名,行掳掠百姓之实,均无远大政治目的。

刘伯温垂耳细听;孙炎扳着手指列数道——

孙炎:刘福通缺乏领袖风范,诸将各自为政,自相吞并,掠夺城邑,谋财取粮,粮尽城弃,终将败亡。方国珍最早发难,浙东数州,为其所有,却反复无常,“骑墙”作派,难成气候,注定为他人所吞并。张士诚雄据江淮、东吴诸郡,兵不嗜杀,俭以自奉,器重人才,优礼儒士,可谓江南豪杰!然则,其安居吴中富庶之地,不思进取,骄奢图逸,怠于政事。日前,又降于元廷,得太尉之职,声名狼籍,处境日蹙。陈友定身为“义兵”元帅,平“乱”有功,元廷授其为行省参知政事,“八闽”之地归其所有,雄称一方,但此君甘做“封疆大吏”,胸无大志,对属下擅作威福,残暴无度,不得人心。元廷四面楚歌,自顾无暇,友定必深陷绝境。

刘伯温颔首认可;孙炎呷了一口茶,竖立两个拇指比划道——

孙炎(提高声音):东南群雄,最具实力争霸天下者,惟挟持徐寿辉之陈友谅与迄今仍奉龙凤年号之朱元璋两人而已!

陈友谅据湖广、江西之域,地广兵悍,雄心勃勃,诸雄之中最具军事实力。但其生性雄猜,好使权术,故威有余而恩不足,部将不能自安。何况友谅兵悍而骄,奢靡风盛,军纪败坏。有道是骄兵必败,一遇劲敌,势必土崩瓦解。

朱元璋则不然。他立志高远,胸襟博大;反元立场,笃志不移;重视人才,深得民心;善于应变,工于谋略;军纪严整,身体力行;善抚士卒,受人拥戴。其军事实力虽一时难以与陈友谅比,但其发展势头强劲。就南方诸雄而言,朱元璋无疑为最具一统天下之贤主明君。 如此看来,吾国公朱元璋该当我等士人首辅对象也。

刘伯温听罢孙炎此番人物点评,默不作声,似在揣摩孙炎所言虚实准伪,特别是朱元璋其人其事尤为关注。诸雄纷争,各领风骚;时势诡异,莫不揪心;试看天下,谁能称霸?

 

16/【青田石门书院伯温书房 日 内】

“扑通——”一声掷地响,一只通体雪白、毛须油亮的白猿踹开虚掩着的房门直入书房,正对着客人睚眦发叫。

孙炎缩成一团,十分惊恐!

孙炎(大喊一声):哪来的怪物!

刘伯温:别怕,别怕!这是我们的好伙伴——白相公。

孙炎:哪儿来“白相公”啊?这么凶,还“相--公”!

刘伯温(起身一把按住祂):乖—— 不能逞强啊!

白相公:“扑哧—— 扑哧——”地叫个不停。

刘伯温(给祂拍拍肩膀,命令道):要听话,他是我们的客人。

白相公:慢慢歇息下来,绕着宾主二人走了两大圈,然后偎依在主人膝前一动不动,一双灵动的眼睛扑闪扑闪地眨动,像是关注着客人一举一动。

孙炎(恍然大悟):原来是祂作的祟呀!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0-22 03:25 , Processed in 0.015697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