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位在中法之间生活多年的女性,深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最近完成了一系列画作,兴致勃勃地拍照发给我欣赏。 那些画作中,融汇着中国的“天地人”哲学,笔墨间透出东方的静谧与深远。 而色彩运用上,又流露出法国式的审美风范:大胆却不张扬,飘逸中带着优雅,仿佛晨光洒在塞纳河畔,又像云烟缭绕于山水之间。每一幅,都像是她人生阅历与文化积淀的流动表达。 然而初看时,总觉得这些画还少了些什么——仿佛她们尚未真正“出场”,只是静静伫立在晨光未开的时分,等那一件恰如其分的外在之衣为她们轻轻披上。就像一位天姿国色的少女,素颜披衣,悄然步入人群,眉眼间自有灵气,却因尚未梳妆,未能将风华尽数展现。她的光彩,并不在于喧哗夺目,而藏于时光深处,等待那一刻的悄然绽放——惊艳世人,也成就自己。 直到今天,她发来了新的照片:画作已经一一配上了精致的镜框。 那一刻,我惊叹不已: 镜框的选择,风格与细节之讲究,仿佛为每一幅画量身定制。不喧宾夺主,不画蛇添足,却恰好勾勒出画作的神韵,让原本就灵动的作品瞬间“站起来”了。 “人要衣装,画要精框。”这句话在那一刻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世间万物皆如此,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我们认识一个人,往往始于外表、气质与举止;但真正决定能否走近、走久,终归在于那份藏在表象之后的精神与内涵。外在是一道门,内在是一条路,若门未开,便无从进入;若路不通,再华丽的入口也终将空转。 内在是一幅画的魂,外在是一种礼,是一种引导人靠近、读懂它的仪式。外表若得体,便是内在最好的归宿。正如人,哪怕有再高贵的思想,也需用适宜的举止、衣着与气度将其承载和呈现。 朋友的这组作品,不仅是她艺术上的表达,更是她文化人生的缩影。而精心装裱后的呈现,是内涵与形式的相互成全——一种真正动人的、表里如一的美。 美,从来都不止于其内核,也不止于其表象。最持久、最令人回味的美,是内外如一、礼魂交融——外在是礼,内在是魂,这才是让人怦然心动的艺术与人生。
(作者:钱海芬)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