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巴黎晴朗 巴黎的天空,晴朗,无云。甚至,今天连微风都没有。 可是,我的心情却如窗外的椴树叶,静止,不动…… “海芬,你好。报告一个很悲伤的消息:小魏前天晚上离开人世了。月初心梗,抢救了近20天,无力回天。我们当年同住在印刷厂三楼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20多年前《杭州日报》的同事、今天报社集团的领导姚姚给我微信发来这个消息…… 小魏,全名,魏盛松。当年,我们几个从外地到《杭州日报》工作的人,都挤在杭州市国货路4号的《杭州日报》印刷厂三楼。 一到下班后,姚丽萍、陈永耀、王越、魏盛松、陈颖和我都会聚在一起聊天。 有几次甚至买来几锅螺丝,炒熟了,几个人边吃边聊…… 那些遥远的日子,如今想来,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 小魏是跑卫生线的记者。陈永耀跑农村;姚丽萍和我跑工交…… 记得那时候,我是坐在正对着杭州日报大院子的二楼窗户。一到夏天,大楼的紫葡萄就开始长大…… 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经常邀请小魏等,下班后偷偷摘几个尝鲜……至今依然记得亲手采摘的紫葡萄的那个香浓甜…… 平时生活里,谁有头疼脑热,我们都找“小魏”:他几乎熟悉了杭州每一个医院…… 平时话不多的“江西老表”小魏,很谦虚,很勤奋。领导表扬他,他却总说:“虽然跑了10多年的医疗卫生线,接触了大量患者,也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但我仍在思考:我还能为患者再做些什么?我想,只有更深入地采访,更多地倾听患者的声音,更好地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才能不辜负读者对我们的信任……” 后来,我们大家都结婚成家…… 采访的范围也有变化。 从网上找到小魏2004年写的文章已经文艺范了: “星期天开幕的艺术节主角都是孩子。一张苹果似的笑脸,一双跳动着音符的眼睛,昨天,由西湖区学军小学五年级陆渲怡同学精心设计的《歌声与微笑》,从240个征集来的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我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节徽……”(记者魏盛松通讯员徐思莹 杭州日报) 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搜索谷歌和百度,居然找不到一张魏盛松的照片…… 但我知道,小魏是一辈子用行动践行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媒体人。 小魏的离世是我们杭州媒体界的一大损失,你的精神和记者的职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愿小魏在另一个世界安息,你的付出和奉献将永远被怀念和铭记。你的精神将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行。 逝者已去记忆永存。 愿小魏安息!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