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俗话里说的“谈虎色变”,的确是人人都怕老虎。不管是在故事里的,还是在现实中的老虎,都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还好的就是有那些身强力壮的大汉,能打老虎为民除害。 就像武松打虎,在除三害的故事里,老虎也是一害,在京剧 <<李逵探母>> 的那出戏里,李逵的母亲也是被老虎给吃了,确实老虎就是一害。 但是就在前些日子,我在白话聊斋里看到一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的老虎却又不同了,那只老虎,既有同情心,还有责任心。虽然那是虚构的故事,可是在看那故事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那老虎在点头,真的是很受感动。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在山上被老虎给吃了。那老太太就去县衙告状,要求县官派人去捉拿老虎,给她儿子偿命,县官说:“老虎又是不人,哪里能治它的罪呢?”但是那老太太就越发大哭起来。县官看到老太太的年纪大了,就骗她说:“好吧!一定派人去捉拿那只老虎,给你儿子偿命”。可是老太太还是不起来,一定要看到县官派人去捉拿老虎,她才起来。县官就很无奈的问官差:“谁能上山去捉拿老虎?”有一位官差喝的醉醺醺的说:“我能去。”可是他去山上一个多月了,也没捉拿到老虎。捉不到老虎每次回县衙,就挨板子。 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去山神庙里跪在地上祷告,请求神灵帮助他捉到老虎。就在这时,有一只老虎从外边进来了,官差一看到老虎就吓呆了。可是那只老虎走进来,就在旁边看着官差,官差就感到奇怪,就问老虎:“老太太的儿子,是你吃的吗?”老虎就点点头,官差又说:“那你就老老实实的,让我把你绑起来吧。”老虎又点了点头。官差就把老虎绑起来,牵着老虎到了县衙大堂。县官就审问老虎说:“老太太的儿子,是你吃的吗?”老虎又点点头。县官说:“杀人是要偿命的你知道吗?”老虎还是点点头。县官又说:“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她年纪又大了,今后她依靠谁呢?如果你能当他的儿子,我就免了你的死罪。”老虎又点了点头,于是县官就给老虎松了绑,放它走了。当老太太知道了县官把老虎放了,没给她儿子偿命,就十分的怨恨县官。可是令她没想到的是,到第二天早晨,老太太一开门,就看到在门口有一只死鹿,老太太就把那鹿肉和鹿皮卖了。以后就经常在门口有些猎物,甚至还有些绸缎,老太太就卖了些钱。到那老太太去世的时候,她家族的人就用那些钱,给老太太办了丧事。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到,那是一只凶猛的老虎,还有那样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就是一个人,也未必能做到,像那只老虎那样。 所以也让我想起,在三十年前的那件事,在一城市看到一位老人,一看就是一位老农民,瘦瘦的,黑乎乎的,弓着腰,推着一辆旧的三轮车,在那三轮车的小兜子里,有个篮子,篮子里有些小桃。那是在下午快要天黑的时候了,看样子老人家是要回家了。我就跟他说,想买他的桃。他就把三轮车,再往路边上推了推停下来,刚要开始称桃的时候,就来了一城管,大呼小叫的踢了一脚,老人家的三轮车,还把他的称也给夺去了。我在旁边又惊又怕的,就再三恳求那城管说:“不是老人家的错,是因为我不懂这里的规矩,才让他停下来的,看他这么大年纪了,你就放过他这一次吧!”可是不管我是怎么哀求,那城管就是不理,还是把那老人家的称给拿走了。 在我看来那是个人,但是对一位老人家的态度,还不如那故事里的,那一只老虎。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