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星期日 巴黎炎热 只是记录这个难忘的经过…… 中国——西班牙——法国……全靠网络……
8月7日下午3:26分,突然接到西班牙张兄(20多年前杭州日报的同事哥们)微信,问: “海芬,你好!今天一个杭州老乡的女儿,现在是在南方周末当记者,听说巴黎流行和台湾奶茶,很想和你聊聊,不知道可不可以把你微信推给她?” 此时,我正在和朋友看装修材料的店里,信号不好,而且忙着记录、做预算呢…… 我很快回复了一个字:“好!” 我想,这法国时间15:26分,中国已经晚上了。怎么滴都是明天回复我了…… 没想到的是: 巴黎时间17:18分,南方周末的记者联系上我了。说一个小时后采访我! 没等我回答,马上把问题发过来了: 采访问题: 1. 奶茶受法国人欢迎吗?在法国,台湾奶茶、港式奶茶以及大陆奶茶店(比如喜茶等)都受欢迎吗? 2. 有法国媒体报道,相比起咖啡,法国年轻人很喜欢喝奶茶,而且还通过喝奶茶促进了社交? 3. 奶茶店里出售的奶茶是塑料杯还是纸杯包装? 然后,对我说: “邀请您参加腾讯会议……会议20分钟后进行……” 我的天! 多少年没有这么紧张过了! 我刚刚回到报社呢! 问题又来了: “请问您方便视频采访还是电话采访呢?” 我问:“您希望?” 她继续说:“我们偏向视频采访,需要通过腾讯会议进行,钱总您方便吗?” 问题对于巴黎的“老珍珠奶茶迷”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只是,连洗脸都来不及了: 手机没电了,赶紧找电源充电;要找灯光…… 一会儿拍完后,她又问: “能不能给我一些奶茶店的视频和照片?” “抱歉,好像真的没有……但是,我马上去附近几家奶茶店给您拍……”自己做了一辈子记者,最知道记者需要真材实料了…… 刚好,入秋后,我还没有喝过奶茶呢…… 于是,拿着继续充电的充电宝和手机,左转,先去来座这家网红奶茶店;接着,右转弯,去毛强先生的奶茶店…… 刚好毛强在。 我告诉他,我是给南方周末拍几个镜头…… 我要买一杯奶茶,等下需要拍照。 很客气的毛强不肯收钱。 “不可以哦,亲兄弟,明算账,该付的要付,情谊领了……” 毛强任我店里拍照,感谢!!! 第三家,我去了一茶,远远拍了一张照片和视频,就赶回家,导出来给南方周末的记者。 这个时候,国内已经是深更半夜了…… 一个女记者,这样敬业,我真的很心疼她…… 当然,也顺便心疼了一下老记者的我自己…… 因为我除了发给她视频、照片,回答好问题,还马上要去巴黎5区,和设计师约会,我不喜欢约会迟到…… 做人方面,我不要求别人,但是我会要求自己。这样,每夜都可以心安入睡…… 没想到:一早起来,就看到南方周末的文章和视频了! 摘录几句: “喝奶茶逐渐成为外国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模式,此外,奶茶有望成为中国文化超越麦当劳肯德基的商业样板。 奶茶是中国文化超越麦当劳肯德基的样板……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喝奶茶了,那时的我就知道,奶茶总有一天会风靡世界。”钱海芬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杭州开了第一家奶茶店,当时的钱海芬在《杭州日报》当记者。“那时我一天到晚都去喝。后来我到了法国,有好几年喝不到奶茶,非常想念。” 在法国,珍珠奶茶备受年轻人追捧。《法国侨报》总编辑钱海芬表示,“珍珠奶茶味道好,而且顶饱,在法国很多年轻人喜欢喝。”她观察到,买奶茶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模式。“新冠期间,他们戴着口罩都要排队买奶茶。他们也会一边排队,一边聊天。” 此外,世界“奶茶热”从线下逐渐席卷到线上。许多年轻人买奶茶后,会在Instagram、TikTok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奶茶照片和视频。以Instagram为例,截至目前,平台上带有“boba”的标签有290万篇帖子,带有“bubbletea”标签的有301万篇帖子。 如今,不少留学生在法国开奶茶店创业,有的奶茶店还兼具画廊的艺术功能。“现在的年轻人通过奶茶聚集人气,同时举办文化活动,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一个很好的模式。”钱海芬说。 钱海芬观察到,在法国,当地许多奶茶店里会放置一个书架,摆上中文书籍。“顾客进店排队、聊天的时候顺便看看这些书,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华文化,我觉得非常好。”她说,“奶茶是中国文化超越麦当劳、肯德基的样板”。 我马上把视频、文章都发给了西班牙的张兄和巴黎的毛强先生…… 张兄连发了两个大大的“哈哈”,总结说: “哈哈,媒体联动,动作神速,这也是一种新的融媒体潮流!谢谢分享!” “哈哈,中外媒体互动很不错,互相加持,有助于流量增加!辛苦啦!” 如今这年头,能够让人“哈哈”,我就觉得值得了…… 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带去给我的法国邻居喝了。 她爱奶茶……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