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法国,大家都知道法国人浪漫。或者是法国各种各样的名牌,法国人的服装,名牌包,法国的化妆品,香水,法国的红酒,美食,法国人的艺术,建筑等等,巴黎是世界上有名的花都。 但是,我来到法国就发现,法国人有学习的精神,就像我先生的学生,有些人退休了还学习中文,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就我这年轻人都没上学,看到那些六七十岁的人,还在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我真是羡慕他们,又是很敬佩他们,那种学习的精神。 我记得,我们那邻居家老太太,大概有八十岁了,她还去法国最高学府(Collège de France ),巴黎大学(La Sorbonne)听那些教授讲座。那位老人家很喜欢跟我先生聊天,我先生说:“这位老太太很有知识,听她问的问题,就知道她念了很多书,她求知的精神,让人佩服”。 那些学中文的人,有去学校上课的,也有的去学会里学习的,还有的自费跟私人上课。 像他们那个年龄学中文,就是为了丰富自己文化生活,也想去了解那国家的文化,就花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他们口语的进程比较慢,可他们对认字和看书,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那时候,有一位退休的人,每个星期跟我先生上课。他说就是想了解,那个又大,又远国家的文化。我先生就让他多看些书,关于中国礼仪,论语之类的书。那位老先生学习认真,也很守时。可那一次到上课时间他没来,我先生说:“今天这位学生没来上课,也没打电话来,这不是他的作风,我打电话去他家也没人接,情况不对了”。但是,我先生还一直在打听他的消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已经去世了,让人感到很惋惜。 以前在尚蒂伊(Chantilly)的一学会有中文课,那班学中文的人,是退了休的女士们,本来是我先生的朋友在那里教课。有一天,那位朋友跟我先生打电话说,她病了,请我先生去替她上课。到那位朋友好了之后,又打电话说:“徐先生,我不能再去上课了,来回太远我觉得太累了。我也跟那些学生打过电话了,她们也都很喜欢你给她们上课,你要是也不想去的话,那你就再给介绍个人去吧”。到我先生,去跟那些学生说的时候,她们说:“徐先生,您要是不来的话,那我们就去巴黎跟您上课”。我先生跟我说:“我去给她们上课,是我一个人跑。要是她们来巴黎上课,那她们七八个人都得跑,还是我跑吧”。我先生也佩服她们,有那样学习的精神,为了学中文,她们那个小团体,都非常配合,她们每次都安排好,谁去车站接送老师,她们还经常组织师生聚会,这次在这一家,下次在那一家。也让我先生很感动,就是累了一点,他还是甘心情愿的,去给她们上课。 也可能是因为我先生教书,接触的人也有关系,还有些退了休的老年人,他们不只是有学习的精神,可他们还去做一些义务的,或者是各人爱好方面的事情,有的人去学会教课,也有人去帮助家庭辅导孩子,还有的人参加翻译学会,他们每人翻译一个小故事,或者是一篇文章,合起来出版。有一位学生,就酷爱中国的汉字,他就跟我先生一起出了一本书,是214个部首,是给学中文的学生,解释汉字的来源。 我们家的土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事,跟着坏人学不良。来到这里又听我丈夫讲,孟母三迁故事。我从来到巴黎,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那些学习,求知的精神,也影响到我。就在我们家附近有家学会,到我们的孩子长大去上学了,我就想也别闲着,就去学会报名学法文吧,那里教课的老师是免费的,去学习的人,也就交几十欧元的报名费,另外再多加十几欧元,就可以再去听其它的课。我就想再加上十几欧元,去听历史课吧,就是听不懂也无所谓,反正去就是了。可是万万没想到,我先生可把这件事认真了,我每一次去听课回到家,他就问:“这次讲的是哪一段历史?”跟他说了,他就找书去做复印,让我再继续复习。又让我觉得有些压力,就跟他说,你就别这么认真了,我也就是去玩玩罢了。他说:“你去玩玩,那就别去了,你要去,就要认真的学习,就是学不会,也要尽力学,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这些年来,我为了尊重老师,也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就很认真地学习,可真是尽力了。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