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巴黎晴朗 今天去老山东。 热情的薛兄马上拿出了素饺子20个+牛百叶。 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而我滴酒不沾。 刚好,我吃饺子,薛兄喝酒…… 薛兄喝的是二锅头! “我们合作的五粮液呢?”我问。 “妹子啊,不瞒你说,喝中国白酒呢,比起茅台、五粮液,如果让我选择,我还就喜欢二锅头……” 二锅头?那不是北京市井百姓喝喝的最普通家常酒吗? “对啊!可是我一辈子就好这一口!我家里的藏酒,也都是二锅头……”薛兄老实人,实话实说。 “二锅头不仅我爱喝,某某会长兄弟、摄影师、画家、作家文人朋友也超级爱喝!”薛兄一说到二锅头,就刹不住车了…… 回到家,我赶紧查二锅头何以让薛兄等很多巴黎的华侨华人、文人墨客如此情有独钟? 原来,二锅头是一款广受普通酒友们喜爱的清香型白酒。 1680年,北京前门大街原升号酒坊的三位匠人发明了二锅头酒酿造技艺:蒸酒时舍弃头锅尾锅,只取清香纯正的第二锅,因此得名。 (突然想到很多场合出现过的: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 二锅头选用高粱为原料,以麸曲和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经原料清蒸、辅料清蒸,低温入池,适当发醇,火蒸馏,掐头去尾,贮陈精酿而成。 二锅头在北方地区很受欢迎。 为啥说正宗二锅头融入了北京人的生活,又把北京味带到全世界呢? 百度里这样介绍二锅头的传奇: 牛栏山地区的饮酒文化,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3000年以前的西周时期。1982年在牛栏山酒厂附近出土的鼎、觯、爵等八件青铜器皿中,有5件都与酒有关. 这些青铜器经有关专家分析推测,应在中国的西周年间。 而牛栏山二锅头的酿酒历史可上溯到清朝年间。 据《顺义县志》记载:“造酒工:做是工者约百余人(受雇于治内十一家烧锅)。所酿之酒甘冽异常为平北特产,销售邻县或平市,颇脍炙人口,而尤以牛栏山酒为最著。” 此处所提及的“烧酒”,牛栏山二锅头酒。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牛栏山二锅头酒已成为中国白酒清香型(二锅头工艺)代表,深受消费者青眯。 牛栏山酒厂的古井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每年夏季都要到避暑山庄避暑,每次途径此地,都要在只有一墙之隔的“元圣宫”休息,休息时饮用的水就是这口井里的井水,所以为这口井起名为“圣井涌泉”。 然后,在他休息的地方建了草亭一座,命名为“御憩亭”。 还有一幅绝妙对联与之相配:”沽酒客来风已醉,舀泉人去路遗香? 我告诉薛兄: 牛栏山的二锅头,马上就要运到巴黎啦! 薛兄一下子激动起来,把他戴的眼镜摘下来戴到了二锅头酒瓶边上的茶壶上!还对我说: “二锅头,有多少我要多少!我的兄弟们也都爱喝……” 有美酒,除了饺子,还有佳肴吗? 当然! 我最拿手的虾仁豆腐韭菜盒子呀! 透露一个我最得意的小秘密: 前几天一位最“凡尔赛”的闺蜜来我家。 送给我一个14世纪的,镀金的盘子。 她给我的时候说:“龙姐姐,我要你把你做的韭菜盒子,放在这个盘子里吃,味道会更好……” “小菜一碟!” 我三下两下就做好了韭菜盒子,装进凡尔赛闺蜜盘里。 噢……好像味道更好了呢…… 没想到,凡尔赛闺蜜临走前,对我说: “盘子给你留下,但是盘子里的韭菜盒子我要打包,带回去,我的晚饭、明天的午饭就都有了……” 哇塞,你真的喜欢,我就太高兴啦!全部拿去! 我当即拿出专用的打包盒,给凡尔赛闺蜜装好。 她兴高采烈地走了。 我更是开心极了:马上拍照给我的小人儿和我妹妹看我韭菜盒子换来的金盘子…… 从此每天都把菜和饭拨到金盘子里,傻乎乎,也假装“凡尔赛”…… 我的韭菜盒子,好像还真的人见人爱: 一位美国留学的华二代孩子来我家,午餐也是韭菜盒子为主食。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居然也很喜欢吃我做的韭菜盒子! 我家的小人儿吃了巴黎只有一份牛排和薯条的饭店回来后,认真对我说: “妈妈,你真的应该开个小饭店,只做一样:韭菜盒子!一定生意火爆!” 可是有人不喜欢吃韭菜怎么办? 我的凡尔赛闺蜜支招说:“准备两种:一种是韭菜盒子;一种是白菜盒子!” 不过,我还是喜欢写故事。 所以,我有美酒和佳肴,谁有故事给法国侨报,可以博得我们的读者朋友清浅一笑?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