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博览] 华侨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12:0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富豪之路
   

某华商商会会长方先生五十多岁,初看有些南方农民的土气。常看他高高兴兴走进来用青田普通话说,中午请大家吃日本餐,刚才那个非洲客人真爽快,付了20万欧元做定金。这个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浙江青田人,家资以千万欧元计,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老板。
那时,笔者的生活不易,一边上学一边要东奔西跑打工糊口。有次我正在沮丧间,方先生突然说,你们知道我以前做什么的吗?于是,第一次,我知道了这个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往事。
方先生是青田乡下人。那里山多地少,人家都说九山一水半分田。比如方先生家每个人就是三分半地。他的爷爷在日本人来的那会儿就已经偷渡到南洋了。而方先生是在七十年代末找蛇头偷渡的。偷渡的过程方先生并没有细说,他只是说,他走过水路,也走过陆路,他在闷罐车里面摇摇晃晃又吐又拉,臭气熏天,闷得死去活来,也不能开一丝窗户。

最开始他到了巴黎,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就总是赖着去中餐馆的后厨,看到有碗堆着,就赶快洗碗,看到有洋葱袋子就赶快切洋葱。比如切洋葱吧,是用一个铁茬子茬出来的,又不敢问人要手套,常常就把手擦成血柳子。过一会儿再把手泡在又脏又是溶液的水里面洗东西。长年里,手肿得像面包。他说那个时候都觉得奇怪,怎么手上有这么多层皮呢?一年四季,天天都在掉皮。
干这些活儿,都要看人脸色,见缝插针。只为最后能吃口剩饭。“那是没有工钱的”他说。那时候他常常肚子痛,痛到满头大汗,“不过,只要旁边的人给点儿吃的,吃下去,马上就不痛了”他又说。

偷渡客,最害怕的还是警察。一次,有人喊警察来了,他哧溜就下地下室了。他表哥却来不及了,趁人不注意就钻到了冰库里。后来警察走了,大家都忘记通知他表哥。过了好几个钟头,有人一拉开冰库一看,他表哥已经硬邦邦了。赶快把他搬出来,他们就给他身上使劲擦辣椒水。“然后呢?”大家着急问。这方会长平时说话慢吞吞,这会儿就更慢了,他喝了几口茶,才说,“然后,就救活了,你们见过的,就是我那个开电脑店的表哥,在海边上有个别墅的那个。”
后来,在商会做秘书的上海人杨老师说,他那个表哥真够运气的。他的一个朋友也躲在冰库里的。后来,大家想起来的时候,打开冰库一看,他,硬邦邦的,早死了。
杨老师还偷偷向大家说起方会长的第一桶金。会长那时欠了“蛇头”大笔债,必须给“蛇头”工作:就是偷偷运输别的偷渡客出来。这期间,老板认识了偷渡客里的一个小姑娘。方先生自己也讲过这事情:那时候,我又穷又傻,大家都叫我“方傻”,没有人肯嫁给我,谁知道就有个小姑娘,那么聪明,那么漂亮,居然就要嫁给我。这小姑娘,就是现在风姿卓绝,腰缠万贯的会长太太了。
在被迫给“蛇头”工作的过程中,这聪明的夫妻二人,一来二去,也摸清了门路。于是每次的偷渡过程中,他们也藏些自己的私货。也就是说,帮蛇头运人的时候,自己也联系偷渡客,夹杂在里面。
就这样他们不但还清了债务,而且有了自己的积蓄。然而,最终有一次,他们的私货被“蛇头”发现了。“蛇头”大怒,要剁下会长的一只胳膊,会长太太立刻跪下来,痛哭流涕说绝对再也不敢了。
突然就想起那次那个风韵依然的会长夫人说,我们以前做生意和别人有过节,我就真的跪在地上求别人。等回到家里,我们夫妻就抱头大哭。
                              
                                       

                                    二

现在在方傻,也就是人尊称为方先生做会长的商会里,有个和他同龄的秘书,人们叫他杨老师,和方会长的土里土气不同,杨老师总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杨老师的话题基本上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以及中国人都很坏。另一个就是说方会长。他常感叹说,像我这样聪明的人,居然混得比不上老方。
杨老师是上海人,也是在七十年代末从香港,和方会长差不多一个时候辗转到了巴黎的。他是那个时候华人里面少有的文化人,他是中学文化程度。八十年代,方先生在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开始开了个杂货店。而杨老师则开了一家中餐馆。为此,杨老师把自己的侄儿从国内办出来帮忙。
那个时候的中餐馆只要开了,基本上就能赚钱。和现在中餐业普遍的惨淡情况大是不同。而让周围的人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对侄儿的恶劣。打骂随意,吃饭限量。有一次过年,这个侄儿工作之后去几个留学生那里聚会。杨老师追过去,一边打一边说,你也不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也配和人家坐一个桌子。
这个时候,方先生的杂货店已经做的有声有色了。每天早上他从塞纳河穿过。他说,那个时候,塞纳河还是脏的,污染很多。几年之后,河水慢慢清澈起来。他并不知道这是因为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的工厂慢慢迁移到中国去了。就好像现在中国南方的工厂又开始往更穷的北方迁移。而中国商品如潮水一样涌到巴黎。
  他从作批发的那些中国人那里进货。算是知识分子的杨老师嗤之以鼻地说,老方真是爱钱爱疯了。他都那么有钱了。客人拿半个法郎买一个手表里面的电池,他也要赔上老半天给人家换。
 这话让杨老师餐馆的厨师听了以后笑了。他说,杨老师夫妻两个和他们抢小费。按理说,除非顾客特别指定,每天的小费都应该集中到一个盘子里,然后晚上的时候厨房和大厅里的工人们一起平分。20年前,法国人还是比较有钱。每天下来小费总有几十法郎。但是,杨老师时不时就从盘子里面拿钱。最后,每天盘子里都只剩下几毛钱。杨老师让工人们把这几毛钱分了。工人们就说,不用了,真的不用了。这个前厨子还说,杨老师那个叫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看到有客人留下小费在桌子上,他就忙不迭的指挥服务生到别处去。然后他自己去拿。如果同时几个客人留了小费,那能把老杨给急坏了。
 工人们每天在背后一边讲一边笑。算是娱乐。

后来,杨老师的侄儿有一次在给别人送外卖的时候,少送了一个菜,被客人打电话回来询问。杨老师大怒,把侄儿狠狠打了一顿。那个孩子越来越畏畏缩缩的了。周围的人觉得这个小孩子有可能就此要毁掉了。终于有人去问他想不想回国。这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哭得死去活来。有几个人凑了机票钱,他终于回到了家。杨老师很生气,直到现在都说侄儿的狼心狗肺。
 也没有过多久杨老师的餐馆就关门了。
杨老师后来一直说,这个餐馆是他的第一桶金。而旁人都说,他那个餐馆其实居然亏了。有人说,过渡的心狠,并不能发家。而20年前,法国的经济情况比现在好多了。开中餐馆亏本的实在不多。
之后,杨老师尝试做过不少营生。有一阵子,他说,因为他批评国内的政治,所以暂时不能回国,因为被通缉了。而熟悉他的人说,他被通缉是因为在国内非法集资。然后卷着钱跑了。 



                     三
  
  有人对方会长说,你们浙江商人真是能吃苦,是我们华人的杰出代表。
  方会长说,你也不能这样说,这里的阿拉伯人,也很能干,很能吃苦。你看他们的kebab店,一大早开门,每天营业到半夜。
  这一部分希望叶老师能够补充。。。。。。看不能说一些做零售生意的情况


                  四

这个时候的杨老师,决定扬长避短,他说,不和那些他看来没有文化的浙江小生意人抢饭碗了。他成立了一个中法某某艺术家交流协会,然后自任会长。后来他说,作为协会会长,我可是我们这批人最有成就的一个。
一些刚到法国的留学生一开始对他很尊敬。不久之后就说,原来法国的协会,只要有两个人,刻一个章就可以成立了。而和杨老师合伙成立的协会的人是一个旅法画家。最开始,他们说好轮流当会长的。后来杨老师当了几任后不肯下台,而协会新招的几个成员都支持那个画家。杨老师于是就以会长的名义,把他的竞争者开除了,结果惹了众怒。大家合起来,反而把杨老师给赶出去了。画家后来说:我只是觉得老杨很可怜。这样小的舞台,他这么争。 
杨老师于是又自己去成立了一个巴黎某某文化协会。有一次,有朋友问笔者,你是不是认识这个杨老师,笔者说,是的。朋友说,你快去给杨老师说,他把巴黎和文化两个词儿都给糟蹋了。
原来,杨老师用文化协会的名义,到国内去,说是要召集画家赴法国展览。这个时候,前些年他被通缉的风头大概已经过去了吧。
杨老师原本就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又有国外协会会长的名义,说话看起来很有可信度,他说法国人很喜欢国画。中国画,那是供不应求。这就是为什么范大师的画就算是流水作业的,都能卖上大价钱。
  于是,某个北方二线城市的十多个画家就每个人交纳了10万人民币以上的参展费,又经由杨老师的活动,带着他们的画来到法国。
  杨老师筹备的画展,是在法国中部原来的法国某工业城市举行的。刚到该城市的第一天,杨老师带着他们参观市容。令大家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些古老教堂,清静的街道,还有就是空荡荡的西城区。那里曾经是工厂区,有些工厂迁到欧洲东部,工资很低的罗马尼亚去了,有些索性去了中国。现在,这里就好像鬼城,不但是紧凑的工人宿舍,就是富丽堂皇的工程师宿舍区也大片大片的空出来,只剩下一栋栋空楼。
  晚上的时候,画家回到杨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地下室。大家的晚餐,只有面包黄油。杨老师给大家带了面包黄油做晚餐。他说,这个又好吃,又有营养,是法国人的主食。画家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法国人的主食,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比如,一根400克的长棍子面包,在面包店卖是70分到90分。而在大超市买的话,一包6根,一共1欧元多。也就是相当于两三元人民币一根。而杨老师给他们的人造黄油,不过50分一盒500克的。这也不过人民币四块多,不到五块。
而以后的几天,他们吃的都是这个。
  他们的展览会场,正如他们疑惑的,正是在空荡荡的西城区举行的。为期半个月的展览,可算是门可罗雀。一方面,因为当地原本是工业城市,现在工厂迁移,经济实在不景气。有几人愿意买这些名不见的艺术作品呢?另一方面杨老师几乎没有什么力气在前期的宣传上去。又兼为了省钱,展览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举行。最后,展览一张画都没有卖出去。
  巧的是,那些天,中国南通少年杂技团正在这里演出。跟随杂技团来的工作人员们,在演出会场外面摆上小摊子,卖中国带来的小工艺品,巴掌大的小算盘,小雨伞,中国结之类的,三,五欧元一个。倒是很吸引当地人。看得让画家们很是感概。
   
   画家们的画虽然没有卖出去,但是照片和视频倒是没有少拍。这些,以后都在国内的当地电视台播放了。这段录像里说,当地的副市长也来参观了本次画展。杨老师常把这段视频拿出来给新来的留学生们看。作为他成功的事业的见证。
顺便解释一下,法国的所谓“市”(commune),其实只是相当于中国的街区。而笔者认识的副市长,卸任后就在中国人开的服装店里当售货员。
   
   

                     



这一段也希望叶老师补充,看能不能说一些做批发生意的情况。这里想写方会长的批发生意。就是写您自己的生意也可以。
  






                  六 
  
   
  
  有时候,会长会邀请大家到他家做客。他家在巴黎近郊的富人区,300多平米带泳池花园。会长乐呵呵,在楼上楼下的红木和古董之间跑来跑去,会长太太指挥着阿姨送茶送暖。一派富贵气象,更兼鹣鲽情深。
  这一派包含了无数和他一起出发的,却不幸闷死在货车里的,冻死在冰库里的,以及所有那些魂断异乡的偷渡客们曾经的梦想。也包含了所有那些生意失败而流离失所的,以及那些一朝暴富而夫妻反目的偷渡客们的曾经的梦想。
决定这些成败荣辱,悲欢离合的,虽千万言,岂能尽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5 收起 理由
一闪 + 1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5 12:23:39 | 只看该作者
创业期大家都不容易啊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7 08:51 , Processed in 0.025756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