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不去的老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10:00: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外漂泊久了,时不常总感到不如意,生活和工作压力总让人有些想逃离。时不常地,我们两口子也会讨论说,要不房子卖了,回老家去。说完这话,却难免会不由得相视苦笑。老家,那是回不去的了。

  我和妻是高中同学,老家就在豫北的一个小县城。不大的小城市,40万人左右的规模。

  我们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90年代还曾经得过一次全国农业百强县。那时候,人均还有两亩多地。我小时候家里有三块地,分别在三个地方。离家近的地方,有块一亩多的菜地,平时种些菜,足够我们一大家子人吃用。离家远的那块挨着共产主义渠,种了棉花,那时候摘棉花没少把手扎出血。不远不近的那块种着粮食。随着我长大,人均地就越来越少了。一亩,八分,四分,到现在我们村已经没有地了。伴随着的是游泳场、小厂子、商铺的遍地出现,只是,游泳场现在当仓库用,小厂子都破败不堪,商铺门前全是杂草,而面粉厂干脆已经倒闭了。

  关于工业。我小时候县里还有一个机械厂,一个化肥厂。虽然工资很低,但好在养活了很多工人。我的父母,就是在这两个厂子工作,像绝大多数的工人一样,拿着那微薄的工资,供着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足,但还算稳定收入。在我初中的时候,厂子就濒临倒闭了。也就从那时候起,母亲开始四处打零工,供我们兄弟俩上学。

  直到前两年,才有一家外地化工厂承包了早已破败的工厂,开始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这才算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而相应带来的是,空气里时常弥漫着臭味,时不常地呼气困难。靠近化工厂的几个村子,地下水也越来越难喝。我们村甚至在最远离化工厂的村口,另打了一口井,来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只是,水质明显不如以前了。在外读书的前几年,回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回到家可劲灌自己凉水喝,清凉,甘甜。现在,别说凉水不敢喝了,即使水煮开了,也有一层水垢。

  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来源,按道理而言,消费水平应该很低才对。而实际情况却是,肉禽蛋奶,柴米油盐,蔬菜水果,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竟然比省会郑州还高。每次回老家暂住,父亲总要提前买足,带回老家吃用。小区的邻居,总以为我们老家在很远很远的山里,而实际上,老家距离郑州不过70公里。对于这种情况,一个做经济的朋友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县就是个打工城,年轻人出去打工,然后把钱带回来消费。因为没有农业、工业的支撑,只能是从生活必需品的买卖上来支撑其他消费。我不置可否,想不明白。

  而老家的小伙伴们,也早已成家立业,养活妻儿老小了。没有出来读书的他们,很早就开始干活,也很早就结婚生子了。在我家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大孩子都十来岁,小的也四五岁了。也曾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约到大家坐一块喝酒吃饭,只是,很明显没有共同的话题了。他们说的我插不上嘴,我说的,他们也理解不了,彼此尴尬,只能闷着喝酒,偶尔地点点头,露个笑脸,表示自己在听。慢慢地,也就没心思再约到一块了,只剩下见面点个头,寒暄几句,然后各走各的。

  不回老家的时候,想起来都很温暖。可每次回去,却总想赶紧逃回现在的家。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转自 黄战营(郑州) 三联生活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6 18:31 , Processed in 0.029457 second(s), 22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