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字與我 受父親影響,自少習字,父親也是書法家。 少年時,常常在晚飯後與父親一同習字,也見父親教授公司的同事習字。 父親開設的是廣告公司,要向客戶交設計圖,因此報讀了美術專科學校。美術字也是必修科,不過這難不到長期硏習書法的父親。父親的蠅頭小楷,寫出來可以直接送去排版。 開始時,父親最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常常與女兒講述王羲之一門三傑,即夫人和兒子也在書法上獨當一面的故事。到了晚年,父親愛上了趙孟頫的行書。 父親在退休後創辦了攝影學院,除了教授攝影,也開設書法班。父親的攝影風格講求詩情畫意,鏡頭下如詩似畫,題上書法落款,蓋個小圖章,與一幅國畫作品無異。 常有攝影學生請父親為他們的作品題字,説拿去參加比賽時入選機會也會高一些。 在巴黎為父親舉辦過四次攝影個展,其中一次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觀衆到場時以為是國畫展。 女兒出國之後,父親寄來的第一個包裹,幾乎全是文房四寶。上萬張超薄信紙和九宮格紙,寄托著父親對女兒毋忘國本的深情。 可能因為自少習字的緣故,對書法也產生了愛好。習字的時候,也能夠輕易投入,享受手心眼合一的專注情趣。 緊記父親教誨,別管臨帖時像不像或寫得美不美,專心去寫就是。平時就算不寫,也可以拿字帖來讀。 讀字帖也可以提高審美。因為讀帖時也用了心和眼,拿起筆來就更心中有數。 就算是看不懂內容的草書也可以讀,看墨濃墨淡,看起承轉合,看字體大小佈局,筆走龍蛇之間自有春秋。 最重要的,是要看最好的,不要在嘩衆取寵的醜書上浪費時間,影響自己的心情、志趣和修為。 少時跟隨父親去看書畫展的時候,發現他在有些作品前會駐足良久,有些擦身而過,有時招手讓女兒去過去一起欣賞。流金歲月! 現時在巴黎,有機會參觀書畫展覧的時候,這些美好回憶就會湧上心頭。感謝有心的書法前輩方家,在巴黎掀起的書畫熱潮如浪接浪有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