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报》讯:当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都未能幸免于盗贼之手时,法国震惊了。 10月19日凌晨,一支四人盗窃团伙利用升降卡车闯入卢浮宫的阿波罗画廊,砸碎防护玻璃,盗走了九件价值无法估量的珠宝。 这一幕发生在巴黎的心脏,也撕开了法国文化安全体系的裂缝。 然而,这并不是孤立事件。过去几个月,法国各地博物馆接连被盗,手法相似、目标精准、行动迅速。 警方怀疑,一股有组织犯罪集团正盯上法国的文化遗产,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猎杀”。卢浮宫——不再神圣的堡垒 作为全球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每年吸引近900万游客。 然而,这座象征艺术与文明的殿堂,也未能逃脱犯罪团伙的觊觎。 据调查,四名身穿工人服装的盗贼借助升降卡车,伪装成维修人员,在凌晨时分进入馆区。 他们动作娴熟,行迹隐秘,甚至在作案现场摆放了警示锥,制造“施工假象”。 短短几分钟后,珠宝被洗劫一空,现场几乎没有留下线索。 警方人士透露:“这起案件不是偶然的突发,而是一次精准筹划的行动。背后很可能有买家提前下单。”黄金被盗、瓷器失踪——法国博物馆陷入危机 事实上,卢浮宫的劫案只是冰山一角。 9月中旬,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盗,五块金块在一夜之间消失。 盗贼从一扇应急门潜入,用喷灯和切割机割开防弹展示柜,带走约六公斤黄金。 博物馆估算损失约60万欧元,但专家表示,这种自然标本的科研与历史价值“无价”。 几周后,里摩日的国家阿德里安·迪布歇博物馆同样失窃。 凌晨3点,警报响起,守卫赶到时,三件“国家珍宝”级的中国瓷器——一只花瓶和两只托盘——已经不翼而飞。 损失总额高达650万欧元。 当地市长无奈地说:“这些瓷器是世界级珍品,可能永远回不来了。”有组织犯罪的“隐形之手” 在这一连串大胆的盗窃案背后,法国警方已嗅到熟悉的气味。 “这不是零散的偷窃,而是高度专业化的犯罪网络。”一名警官向BFMTV透露。 他解释道,这些案件往往是“定制式盗窃”——先有藏家或黑市买家出价,再由犯罪集团组织盗取。 “他们不是偷了再卖,而是有人提前订货。行动前已锁定目标。” 调查人员指出,盗贼们通常具备军事化分工:有人负责技术破解,有人侦查地形,有人联络买家,一切精准高效。 短短几分钟内完成行动,连警报系统都来不及反应。从巴黎到普罗旺斯,从黄金到瓷器,从信仰文物到珠宝珍藏—— 法国的博物馆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战斗。 这场战斗没有枪声,却有价格连天的艺术品、一夜消失的历史。 而那只“看不见的手”,或许正来自黑暗中的犯罪集团——他们熟悉艺术的价值,也深知人类的贪欲。 卢浮宫的失守,也许只是这场“艺术战争”的序幕。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