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报》讯:自2025年10月9日起,欧元区所有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全面启用一项新的安全机制:每笔银行转账都必须进行姓名与IBAN的双重核对。这一变化源自欧盟《即时支付规例》(Instant Payments Regulation, IPR),旨在提升支付安全、减少错误、有效防范诈骗。 真实姓名+IBAN,缺一不可 根据规定,用户在发起欧元区内的转账时,无论是标准转账还是即时转账,除了输入IBAN账号外,还必须正确填写收款人完整姓名。随后,银行系统会在后台自动进行验证,将用户填写的姓名与收款人银行登记的姓名进行比对。 验证结果会以四种形式反馈给客户: 完全一致:姓名与IBAN相符,转账可直接执行; 不一致:姓名与IBAN不符,系统会在执行前发出警示; 部分一致:姓名与登记名相近但不完全相同,银行会显示登记名供客户确认; 无法验证:因技术故障、对方银行未响应或未加入系统,验证无法完成,此时客户需自行决定是否继续。 这意味着,今后只凭一串IBAN号就转账的情况将成为过去式,收款人姓名与账户信息必须双重对应。 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机制? 欧盟金融监管部门指出,近年来银行诈骗案件频发,尤其是“伪造收款账户”“假发票”“身份冒用”等欺诈行为,给个人与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新增“姓名匹配”步骤,可以显著减少资金被误导流入错误账户的风险。 此外,许多用户在录入收款人信息时,容易出现拼写错误或姓名顺序混乱的问题。新机制也能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小错误,避免转账失败或资金延误。 在法国生活的实用提醒 在法国,很多人的姓名包含中间名,或因文化差异存在姓在前、名在后的情况。如果您填写时与银行登记的姓名不完全相符,就可能被系统提示“部分一致”或“不一致”。 为避免麻烦,建议在进行转账时: 向收款人索取最新的RIB截图,严格按照上面标注的姓名和IBAN填写; 如对方名字较长或包含重音符号,请仔细核对; 若收到系统警示,不要盲目点击确认,应立即与收款人再次核实。 用户依然保有最终选择权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系统提示“不匹配”,银行也不会直接拒绝转账,而是会要求客户确认。换句话说,用户仍然拥有最终执行权,但必须“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这既能保障资金安全,也给予客户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亲友间的小额转账中,如果仅因一个拼写错误导致提示“部分一致”,客户依然可以选择继续操作。 免费且覆盖整个欧元区 此次新规适用于所有在欧元区内进行的SEPA转账,包括个人、企业、协会等各种主体。它由银行、支付机构及电子货币机构统一执行,对用户完全免费。 换句话说,无论您身处巴黎、柏林还是马德里,只要在欧元区内进行转账,这一验证机制都会自动启用。(来源:法媒经济信息综合)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