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当月光洒落巴黎,钢琴声与笑声交织,中秋节在异国他乡有了最温柔的注脚: 9月28日下午,法国侨报社携手熊老师的学生们,共同打造了一场中法文化交融的特别庆典。这里有文字的温度、音乐的力量,也有月饼的甜美与故事的绵长。语言和旋律搭起桥梁,让心与心相连,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记住节日的意义。法德中交流促进会王铭主席、法国著名艺术家马泽霖、NUWA 国际演艺联盟程主席、李艳会长也出席活动。 正文: 2025年9月28日下午,巴黎玛黑区的法国侨报社里,一场格外温馨而特别的中秋庆祝活动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由巴黎熊老师的学生与法国侨报社共同主办,为大家献上一段难忘的节日时光。
活动中,法国侨报社长钱海芬特别准备了中法双语的小环节。她亲手在纸上写下“国庆快乐”“中秋快乐”和“月饼”等汉字,并为孩子们标注拼音。现场布置了中法两国国旗,在红蓝相映、氛围热烈的环境中,中法孩子们一边品尝香甜的月饼,一边伴着钢琴的旋律,轻松学会几个与节日相关的中文词汇,也体会到语言与文化的奇妙联结。 钱海芬笑着对孩子们说:“记忆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到达;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到达。”她希望大家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把中国节日的温情与文化的韵味铭记在心。这一刻,文字成了桥梁,音乐成了纽带,让两种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自然交织…… 接着,法国孔子学院老师淑婷带来生动的月饼分享。 她结合视频影像,用中法双语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图像和声音的交织中,轻松走进中国传统神话的世界。 在她的讲述中,嫦娥奔月的唯美传说徐徐展开。嫦娥为了守护人间,不得已吞下仙丹,孤身飞向月宫,与桂树、玉兔为伴,留下对人世间的深切牵挂。孩子们看着屏幕上皎洁的月亮,仿佛真的看见了广寒宫里的身影,也体会到“月圆人团圆”的深意。 紧接着,后羿射日的英勇事迹在视频和解说中鲜活再现。十日齐出的炙热场景让孩子们连声惊叹,而当后羿拉弓搭箭,接连射下九个太阳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的英雄精神,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拯救苍生、守护家园的力量。 淑婷老师以中法文的双语讲解,使小朋友和家长都能听懂并共情。她一边讲述,一边与孩子互动提问,现场笑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气氛温馨而热烈。 熊老师旅法多年,桃李满巴黎。他用音符播撒希望,也用耐心守护梦想。 这个中秋,他的学生们带着真挚的琴声登上舞台。孩子们或身着节日盛装,或略带羞涩,轻轻落座在钢琴前。灯光洒下,黑白键在指尖颤动:有稚气未脱的小朋友,刚刚学琴不久,音符稚嫩却真诚,像月夜里最初升起的一弯新月;有温柔的家长,在琴声里寄托思念与祝福,每一个和弦都带着温情;还有兄妹俩并肩而坐,四手联弹,动作默契,琴声交错宛如月光与清风,流淌出家的温暖与团圆的喜悦。
琴声时而轻盈跳跃,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晶莹闪烁;时而深沉悠远,如夜空星河般绵延不绝。每一段旋律都在空气中轻轻荡漾,仿佛化作一条无形的丝线,把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紧紧相连。 听众们屏息凝神,随着音符的起伏轻轻点头,不时传来热烈掌声和由衷的欢笑。陪同的家长们更是拿起手机与相机,不停地拍摄、记录,把孩子们的表现定格成珍贵的回忆。 一位带着两位跟随熊老师学琴多年的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弹奏,我深深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成长与快乐,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与付出。” 除了精彩的节目,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茶歇。果汁清爽,五粮液与红酒醇厚,搭配月饼与小点心,尤其是来自浙江杭州“滋味观”的精美月饼,外观上印衬着西湖图案,美味与美景相得益彰,把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巴黎著名华人女作家兰英姐还亲手制作了山东的馒头和花卷捧到现场,刚一端出便被大家一抢而空,热闹非凡。 在音乐声、笑声与碰杯声中,大家彼此间的距离被拉近,洋溢着浓浓的喜悦。 这不仅是一场节日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钢琴的旋律、中文课堂的互动、中秋故事的温情,共同串联起这份柔软的中秋时光。 月饼虽小,却承载着团圆的意义;故事虽古老,却映照着文化的延续。 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时间的节点,更在于情感的连接。大家相聚一堂,分享文化,分享故事,分享真挚的感动。活动最后,主办方对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与笑容表示衷心感谢。 编后语 生活的美好,常常就藏在这样的小小瞬间:一块月饼、一段琴声、一声稚嫩的朗读。它们让思乡的游子感到温暖,也让孩子们在异国土地上感受到根脉与归属。音乐让人心灵相通,美食让团圆更有滋味。愿这样的节日常常相伴,让每一次相聚都化作生活中最柔软的记忆。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