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今日推荐 查看内容

荷兰17岁少女遇害:夜晚归途,为什么成了女性最深的恐惧?

2025-9-2 15:31| 发布者: 海芬心语| 查看: 75| 评论: 0

摘要: 编前语 夜晚,本应属于宁静与自由。但在现实中,它却常常伴随阴影与不安。2025年夏天,荷兰一位17岁少女在深夜回家途中遇害,引发全国震动。这不仅是一桩暴力事件,更让人直面女性安全的困境:为什么女孩不能安心走 ...

编前语

夜晚,本应属于宁静与自由。但在现实中,它却常常伴随阴影与不安。2025年夏天,荷兰一位17岁少女在深夜回家途中遇害,引发全国震动。这不仅是一桩暴力事件,更让人直面女性安全的困境:为什么女孩不能安心走在回家的路上?

全国愤怒

2025年夏天,17岁的Lisa在深夜独自骑车回家途中惨遭杀害。这个消息点燃全国的愤怒,也暴露出社会深层的恐惧。
荷兰各地女性纷纷发声,在社交媒体、访谈节目、街头巷尾分享经历:有人在夜晚被陌生人尾随,有人紧握钥匙当作武器,有人加班后一路狂奔回家。
一位女性写道:“就在Lisa遇害前几个小时,我下班遇到一个男人,他突然朝我跑来。幸好我逃掉了。”
这些声音并非个例,而是被压抑太久的现实。Lisa的死,成为女性群体共同恐惧的放大镜。

作家的自省

遇害次日,作家Nienke Gravemade写下一篇文章。她坦言,第一反应竟是责怪Lisa“为什么敢独自骑车”。写到这里,她感到深深的羞耻。
“为什么总是责怪受害者?为什么不去追问暴力的根源?”她写道。她直言,女性生活在一个必须随时警惕的社会:“夜晚不属于我们,而属于恐惧。”
文章很快被分享超25万次。她的呼声成为抗议的核心:“我要求夜晚的权利。我要求17岁的女孩能安全回家。”

夜晚的权利

#RechtOpDeNacht(夜晚的权利)很快成为社交平台宣言。女性们在街头点灯、举蜡烛、深夜自拍,只为传达诉求:夜晚不该是危险地带。
几天内,募资活动筹得超50万欧元,用于安全教育和立法推动。阿姆斯特丹的一场足球赛中,全场默哀一分钟,悼念的不是名人,而是一个普通女孩。

政治化与提醒

然而,随着嫌犯身份曝光——一名22岁的寻求庇护者,事件迅速被政治化。极右翼政客呼吁“停止接收难民”,试图操纵民意。
但专家提醒:多数女性遇害案的凶手并非陌生人,而是伴侣或前伴侣。街头恐惧虽真实,家庭暴力更隐蔽、更难逃脱。

拒绝责备文化

Gravemade的文章中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是:“我们总在问:她为什么走夜路?为什么穿那样的衣服?为什么不报警?可我们很少问:他为什么跟踪?为什么侵犯?为什么要杀人?”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社会根深蒂固的“责备文化”。女性不应被要求为暴力负责。

共同的心愿

Lisa的遭遇,不只是荷兰的痛,也是全世界女性的共鸣。那些深夜加快的脚步、握紧钥匙的手、绕远路的选择……无数女性都太熟悉。
她们的诉求并不复杂:不是要改变夜色,也不是奢望彻底消除犯罪,而只是希望——在夜晚,也能安全回家。(综合法媒)

推广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9-4 19:10 , Processed in 0.015935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