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巴黎,大家印象里是铁塔的浪漫、香榭丽舍的繁华、塞纳河的优雅。但在城市的一隅,却有一片令人意想不到的绿色天地:快乐花园。 这里原本是被遗忘多年的荒地,如今却因为一群福建莆田大姐的执着和汗水,摇身一变成为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充满生机的田园。番茄、南瓜、佛手瓜、玉米、茄子……各种蔬果次第登场,法国市长都亲自到访,连声惊叹“中国人太厉害了”。 今天,我们走近杨梅大姐,听她讲述这片“东方田园”的传奇故事。
专访实录记者: 杨梅,您好!大家都说您的“快乐花园”是巴黎的传奇,您能给我们讲讲它是怎么诞生的吗? 杨梅: 其实一开始,它就是一片彻底荒废的土地。杂草比人还高,到处都是垃圾。后来我看到几个老乡在开垦,我心里就想:咱们中国人不能见荒地空着呀,得把它变成可以种东西的地方。于是就一头扎了进去。我们没机器,靠的是双手:拔草、翻地、捡垃圾,甚至把废木板拼成篱笆。慢慢地,绿意就出来了。 记者: 我今天走进菜园,真是大吃一惊。满眼的蔬菜瓜果,甚至比国内的家庭菜园还丰富。 杨梅: 对啊(笑)。迷你番茄一串一串地熟透掉下来,南瓜、葫芦、佛手瓜、茄子、玉米……什么都有。其实起初我们只是想吃点家乡菜,比如空心菜、小葱、白菜。后来越种越多,发现土地给了我们回应,就更舍不得停下来了。 记者: 但我听说,最初您们遇到过很大的阻力? 杨梅: 那是的。刚开垦时,城管来了,把门锁上,还贴上禁止告示。我们辛辛苦苦的苗子差点毁掉。那会儿我真哭过。但后来我冷静下来去查政策,发现巴黎其实有“城市园艺计划”,允许居民申请合法种菜。我拿着文件去市政府,可没人理,还被推来推去。后来我当着工作人员的面拍桌子:“为什么法国人能种,我们中国人不行?这不是歧视吗?” 记者: 然后市长被惊动了? 杨梅: 是的。巴黎市长Abdel Sadi后来亲自过来,看了我们种的菜园,觉得不仅整洁漂亮,还能改善环境。他当场同意给我们合法身份。这一天我们特别激动,因为这片地终于“转正”了。 记者: 之后,“快乐花园”就越来越受欢迎? 杨梅: 对。我们每天都像对待宝地一样侍弄蔬菜。邻居们被吸引过来,有的帮忙搬土,有的直接加入我们一起种。甚至学校老师带孩子来体验,让他们学会“从泥土到餐桌”的过程。连市长都带着团队组团来参观,连声称赞“中国人用双手创造奇迹”。 记者: 如果读者朋友们看到这篇文章,想来您的“快乐花园”走走,该怎么联系、什么时候能参观呢? 杨梅: 欢迎大家都来分享快乐花园!我们是一个社区协会,每周开放两次,每次3个小时:周三上午8:30到11:30,周日下午14:30到17:30,节假日也照常开放。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在开放时间直接过来参观,和我们聊聊天,感受一下这片中国式田园。 记者: 最后想问您:对您来说,这片菜园的意义是什么? 杨梅: 对我个人来说,它让我在巴黎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心里更踏实。对社区来说,它是一座桥梁,法国人通过这里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给荒地一点爱,中国人就能种出奇迹! 结语在巴黎的钢筋水泥间,杨梅和她的伙伴们用锄头与汗水,种出了属于自己的绿洲。快乐花园不仅是一片菜园,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也让海外华人找回了根的认同。 巴黎并不缺乏浪漫,但或许更需要这样的绿色空间。 今天杨梅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座城市里,还有多少被遗忘的荒地,是否也能像“快乐花园”一样,变成人人共享的环保绿洲?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