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巴黎天气很好,像特意为艺术留白的日子。我们四个好朋友又一次集合,地点是“无忧画廊”:今天偶然的临时布展,让每个人都有点“跨界艺术家”的味道。 熊老师刚刚结束一堂钢琴课,手上还带着琴键的余温,画廊这边就迎来了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人一看就“有点讲究”——穿着考究,目光犀利,举止有度。他先在一组黑白水墨画前停留许久,神情专注,好像能听到墨落纸面的声音。 随后,他缓缓走到一组水墨风景油画前,尤其对那幅红得热烈、几乎要从画面里跳出来的画作,赞不绝口。 我们几个忍不住好奇,阿平和熊老师一前一后发问:“两种画你更喜欢哪种风格?” 这位评论家沉吟片刻,语气温柔却专业:“穿过黑白水墨,我看见一种安静、克制的内心;而这幅红色油画,从画框到画面都在跳动,像是春天在屋里开了窗……如果是我,我会把这幅放在钢琴那边,一进来就看见它。”
好建议! 阿平说:芬姐,乘我们都在,立即动手!否则你一个人,太辛苦! 熊老师、阿平和我三人立刻开始重新挂画:举画框、调位置、贴标牌,一边满头大汗一边互相嫌弃“你这边歪了点儿”; 静雅则在一旁边拍视频边讲段子,偶尔笑到我们都挂错钉子。别看我们不是专业策展人,但干活那股认真劲儿,跟挂自己孩子的画一样虔诚。
说实话,过程有点手忙脚乱,但那种默契感、那种一起干正经事时的快乐,真是值了。也许这就叫做:感情深,一起扛画、钉墙又调灯,不求完美,只求真,笑着干活最动人。 画终于挂好,四个人轮流从大门走进来体验“第一眼冲击”,每个人都觉得,这一摆,太值了! 感恩你们!请你们坐下来喝好茶! 我立即煮水烧茶:四杯杯子“咚咚咚”一碰,我们开始复盘今天的“法国人眼光大解析”,一边分析一边笑闹,原来很严肃的阿平和熊老师,居然把我和静雅两人笑得肚子都痛了…… 静雅一边抿着茶一边说:“这个法国人讲得还挺对的,我也被启发了——有时候一幅画好不好,不是技巧,而是它能不能一下子抓住你的心……” 这一刻,我们知道,所谓“画展成了”,不只是画挂好了,更是我们几个,在巴黎这个文艺爆表的城市里,合力做成了一件温暖而有趣的小事。 没有谁特别专业,但大家都特别靠谱。就像那句让人忍不住笑出声的真理: “三个挂画的,一个拍视频的,画展它就成了!” 生活啊,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开心: 左手弹琴,右手搬画,搞艺术也能活得像喜剧……多么美好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