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榭丽舍的朋友说他是骗子,消失一年后竟突然联系我……我还是决定见他一面…… ——有些误会,需要面对面解开(2025.7.30.) 昨天,我收到一条微信。是他。 那位2023年在巴黎只见过一面的朋友,突然说:“我到巴黎了,有空见一面吗?” 我愣了一下。这名字,熟悉却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那年,经老朋友介绍,我曾在香榭丽舍采访过他。当时印象不错——谈吐大方,眼神有光,说起事业目标清晰坚定。 可没多久,他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连句再见都没有。 那之后,我在朋友圈发过那次采访的动态。 一位认识多年的好友私信我,语气诚恳:“你小心点,那人可能是骗子。他的香榭丽舍办公室都退了,人也找不到了。” 那时我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感到一阵尴尬和难堪。采访没多久,怎么就“人间蒸发”了? 我把那次采访封进了记忆深处。直到昨天,他的微信再次点亮了我的好奇。 见还是不见?我犹豫了。可内心另一个声音在说:你明明觉得他是一个有能力、想做事的人…… 我约他在巴黎玛黑区无忧画廊见面。 他来了。气色不错,神情依旧干练。 他说,那年采访结束不久,公司出了紧急状况,他必须立刻回国处理。香榭丽舍的办公室不是“跑路”,而是被迫结束租约。 “那时确实没来得及和你打招呼,”他说,“我也觉得很抱歉。” 一旁的青争听完,笑着说:“所以啊,朋友靠自己判断,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 我也笑了,点头。原来,真正伤人的,不是消失,而是我们太快地听信了别人、误会了当初的那份信任。 晚上,我们一起晚餐,听他慢慢讲完了那一年的起落与挣扎,也讲了他如今再度回到巴黎的计划和梦想。 我忽然明白,有些人离开,不是逃避,而是默默去承担风浪; 有些沉默,不是冷淡,而是人生不得已的转弯。 我们总习惯用别人的话给别人下判断,却忘了, 每段关系都值得我们亲自去体会一次,再决定要不要相信。 朋友从来不是标签贴出来的,而是日子一点一点相处出来的; 判断一个人,不该只靠传闻,而该靠你是否愿意靠近他、了解他、听他说完他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距离从来不是空间,而是误解。 ——写在一次“再见”之后 2025.7.30. 巴黎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