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遊-馬其諾防線 從高力士堡下來,在小村中大飽了一頓當地的地道拼肉酸菜餐。同伴們大杯酒大塊肉,大快朵頤,高談濶論。 外面是夾着雨雪的呼呼北風,身為唯一的司機不敢造次,早早擁抱了高床軟枕。 翌日往北走,住進了史特丹斯堡市中心。因為雨雪,暫時不遊城,決定先去參觀法德之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遺址,法国人挖的馬其諾防線。 法國人挖地洞的文化源遠流長,只是一不小心,在最近代的浩大軍士工程中,卻挖出了一個史诗級笑話,一個有心有力但卻不堪一击的笑話。 法國人把防線修建得固若金湯,因為德國人沒有攻陷防線的決心,走為上着,急行軍幾百公里晓着走到了防線北部的盡頭,輕易跨越,一举攻到了巴黎,巴黎人害怕苦心經營的古都被毀於一旦,第一時間举起了白旗。 马其諾防線的守將被勒令投降,那一瞬間,不知道將軍的臉上是什麼表情?但是防線卻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了。 固若金湯是什么?我們不妨看看它的佈置。單是牆上舖設的电線和地下的路軌,就感覺到這似一件艺術品更多一些。怪不得後來接收防線的德軍也捨不得摧毀。 记載説:「馬奇諾防線(Ligne Maginot)自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主體有數百公里,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 防線內部有多少個起居室?數一數牆上的鎖匙就知道。有些地方還建有升降機方便上去地面的堡疊。 隧道有雙行線也有單行線,不沿著指示走的話,迷了路可能永遠也出不來。 看廚房設備可知道,食用比地面上的兵好多了。 另外手術室、娛樂室、祈禱室、飯堂、餸菜黑板報表、歡樂生活海報、电话、電報機、電風扇都不缺,桌椅和床都是鐵打的,好幾個葡萄酒大橡木桶也安放在鐵架上,怪不得人称少爷兵,法國人真是當之無愧。 防線內驚見有兒童畫展覽,看來老師除了帶孩子們去博物館,也來看战壕。 相信馬其諾防線应該是世界上最體貼最無微不至的防禦工事了。如果一定要以東西方來比較,不由得想起了万里長城。但是又好像沒有可比性,相對中國露天席地的守城卫兵该有多苦呀! 防線最大的作用,应該是在建設的過程中激發出來的智慧和創造力,相信會為民間帶來莫大裨益。除了軍工,各種生活发明在和平到來之際,設計師和工匹們便成了社會的一笔財富,好像建造凡尔賽宮的工程師和艺術家一樣,全歐洲都來羅致。 最刺激的一幕,是在上車之前发现車匙不見了!眼前是树林下的滿地黃葉。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