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狂花入梦寐 昨晚写完日记,在自己的朋友圈轉发了一個壞消息——「99歲黃永玉先生仙遊,家人尊重其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可是,此刻全圈的朋友幾乎都在追悼先生千秋,都在与先生告別,呼唤先生乘鶴仙遊,一路走好! 摘錄了一些留言: 「黄永玉说:明确地爱,直接地厌恶,真诚地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的称赞自已!」 「黄永玉說: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心在树上,你摘就是。」 「大家都想做黄永玉,其實一般人只是想做「頑童」而已,做黃永玉是另外一回事。吃苦而坚持叫頑強,頑優而非頑劣,豈是「想做」二字了得。」 「本人与先生的想法一样,身故後,你想我时,就看看天,看看云。」 …… 黄永玉是個多面手,有很多不同风格、物料和颜料的作品。木刻、漫畫、書法、雕塑、油畫等等,不拘一格。 個人最喜歡黃永玉的荷花。 黄永玉笔下的荷花,没有给人傳統文人畫中那種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但當你站在他的荷花作品面前,就很難移开腳步,彷彿靈魂一時間被牽引出竅。 黄永玉与荷花结緣,有個故事。他小时候常常到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童年的黄永玉非常调皮,出了什么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大的木盆滚到荷塘裡,自己爬進去躲在里头,半天也不出來,让大人拿他沒办法。 木盆中的人兒浮在水上,仔细地观察头頂上婷婷玉立的荷花,水底下鮮活的苔草、呆萌的青蛙,光色荏冉。 長大了的孩子后来成为历尽人間冷暖的艺術家,回忆的印象最深刻,荷花便成為寄托画家喜怒哀乐的載體。看黄永玉的荷花,大部分都是从根底下这个角度来看的,画的就是当年外婆家池塘深處给他的印象。 後來,黃永玉在在北京的家中有個万荷塘,种下了来自各省不同品種的莲花。用画家的话说,即使睡觉的时候,也有「十万狂花入梦寐」。 黃永玉在86岁高齡時,還創作了一幅高5米,宽6米的荷花。画了40天,每天10多个小时。整幅画沒有草图,旁觀者無不心悅誠服,老人家好一個「胸有成荷」! 黄永玉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花是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朱敦儒说的「出污泥而不染」,这只是在某种背景底下的一种说法。 任由風雨,狂筆自在,人間红尘看透,人花合一,頑童您不枉此行。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