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不同的兒童節 今天是六一國际兒童節,國內都在庆祝,微信上一片童心未泯返老還童的祝願。但是,和母親節一樣,法國人自己有自己的兒童節。 对于法国人来说,更传统的儿童节是在12月6日的「圣尼古拉节 Fête de la Saint-Nicolas」。这个西方的传统基督教节日,流行于法国东部和北部,以及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德国、奥地利等其他欧洲国家。 历史源於一個非常喜歡小朋友,定期送他们禮物的名叫 Nicolas 的主教,傳统故事温馨愉快,有人指出,那便是後來聖誕老人的原形。 而中國和其他不少國家所過的6月1日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卻是和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 Lidice massacre」有关。 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軍人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5岁以上的173名男性村民,妇女则被送往集中营,另有88名儿童在集中营被德军用毒气杀害。 此次屠杀共有约340人遇难。为了悼念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遇害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以及保障儿童权利,「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於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兒童節的上午,在微信上摘下了兩段話: 「现在的父母,为了增加孩子的记忆力会买蓝莓、深海鱼、核桃、菠菜、坚果、燕麦给孩子吃;以前我们小的時候,父母只是给我们兩巴掌,我们就永远记得了。」 「教育孩子們,小時候努力學習,長大了努力工作,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結人緣,學到老用到老,增廣見聞知識,做個有選擇的人。」 個人认为,對兒童來說,世界上最貴重的禮物是陪伴。本人不是學霸,有点自知之明,立志不當虎媽,只是矢志不渝要给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我自孩子3岁开始就在他們耳边唸的口頭禪。 上午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漫畫集,留言道:「六一儿童节之际,回味丰子恺先生漫画中的儿童形象。诗心、童心与佛心,是丰子恺创作的三大主题。祝天下的小孩子和大孩子都幸福快乐!」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