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失傳 收到一張文字圖,題目是《已失傳的中華禮儀》。覺得如果失傳太可惜,於是把它逐字抄了下來: 初次見面用久仰, 很久不見說久違。 認人不清用眼拙, 表示歉意用失敬。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原諒用包涵。 請人幫忙說劳驾, 請给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 不知堂突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請問, 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 自己意見用拙意。 看望別人用拜訪, 賓客到來用光臨。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告退用失陪。 等待朋友用恭候, 迎接之時用失迎。 送客离开說再見, 請人慢走用留步。 歡迎顧客称光顧, 回答问候用托福。 問人年齡用貴庚, 老人年齡問高壽。 讀人文章用拜读, 請人改文用斧正。 對方字畫稱墨寶, 招待不周說怠慢。 請人收禮用笑納, 辭謝饋贈用心領。 問人姓氏用貴姓, 回答詢問用小姓。 表演艺能用献醜, 別人称讚说過獎。 向人祝賀祝恭喜, 回答道賀用同喜。 請人擔職用屈就, 暫時充任说承乏。 相信以上只是少部份,除了在面對面時使用,撰写信件時更可以用上,字裡行間益增懇切態度。 少年時曾經称被父亲指导過的一個詞常常念念不忘,就是「爸爸」。這是一個面對父親時的稱呼,書面上,不宜用「我爸爸」,而該用家父、家严或父親。称呼媽媽,該用的是 母親、家母或家慈。 中國有幾千年文明史,以《禮儀之邦》称道,用了幾千年的文化,相信要失傳也不是那么容易之事。有心人為了承傳,以求繼往开來,所以先聲奪人,才用了「已經失傳」來形容吧了。 文字工作者見獵心喜,手抄一次又可妨。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