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故事续 有人形容写作为「笔耕」,但是也有人以为写作是「易过借火」的事。 有一次,在办公室写稿,改来改去,把稿纸涂成了一张用兵打仗的行军布阵图一样,箭头满天飞。 有位同事走过见到,站在桌子前说了一句:「乜唔系一写就得嘅咩?(怎么不是一下笔就好的吗?)」 我用天蝎座最凄怨的眼神把他驱离之后,得动用全身心去平复心情,才能专注把稿子誊正出来。 「一蹴而就」这种轻而易举之事,恐怕在笔耕这个行业当中,最是不可能的任务。 就算是一篇140字的微博,也得重读三五七遍才交出去吧。好多时是文章愈短,愈是要多誊几次,务求文字含金量最高,言之有物。 那位同事,是把其他同事的功能看高了七线了,不知道怎样向他解释才好。假如是来开玩笑,他选的是最坏的时刻;假如是有心讥讽捣蛋,罪该万死。 这位同事其实真人也不坏。后来他说,你的眼神很厉害,令他很受伤。 我就知道眼神用好了可以节省不少喉舌。那时刻假如拍案而起恶言相向,可能马上损失一千字。电话铃声也是赶稿大敌,必须练就充耳不闻的真功夫。 笔耕当中,以写纪事文章用的时间最长。例如写红酒、咖啡、历史故事和艺术家人物记等等。 下笔之前要读书做笔记,一面写还得一面翻查资料,好像大学生做论文。两三千字文章,可能要花上半天才能完成。不过这个过程可以增加知识,也算乐在其中。 不少文人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句话当作人生座右铭。虽然提到耕耘,但却不是写给农人的。农户靠收获去生存,收获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岂能不问。 耕耘而不问收获,指的是其他更艰辛的营生,文化艺术首当其先,艺术家梵高是最典型的例子。 自己对笔耕的态度,是只问爱上,不惜工本,但求福慧双修。福指知心的读者,慧指知识。 一般文字工作者很难名利双收,必须先把利禄置诸度外,游戏人间,但这是一场认认真真的游戏。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多年前在巴黎华人街超市发现一幅竹帘,上书「笼鷄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12法朗,马上购下,至今仍然挂在书房。 这对联不知是谁的手笔,它在心目中价值千金,多年来一直在滋养着自己奉行的自由主义。 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一种独语、一种解脱、一种拒绝、一种排斥、一种不顺从驾驭与支配的反叛、一种不理会权力控制与他人目光的骄傲、一种蔑视各类权威姿态与官僚姿态的尊严、一种不在乎升沉荣枯的孤绝,最重要的是,一种能够管理好自己,可对自己发出责任命令的自觉。 没有什么比自由自在地笔耕更开心。新冠限足之下的创作自由尤其有意义,例如是总编许我题材自由、字数自由、截稿时间自由,稿酬自由。使笔者能够天天沾沾自喜地享受笔耕,很是感恩。 收笔前去名人佳句网查找,竟找到了对联的出处。原来此句出自北宋圆因法师的《茅篷札记 · 早辨修行路》:「贪名逐利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辨修行路,一朝人去万事休。」 此时此刻,新冠毒株不断变种,似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就像圆因法师的提示一样,轮回六道易循环,不如早辨修行路,为今之计,惜福惜缘,努力笔耕可也。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