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不夜天 今年的巴黎不夜天适逢祖国国庆,两个都是各具深意的节日。在这天,普天下的炎黄子孙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 巴黎则迎来了第20个「白夜 (Nuit Blanche)」活动,而且将是最后一届,主办单位公布,明年将改为在6月份的初夏举行。 比较喜欢把「白夜」意译为「不夜天」。被邀请的一些当代艺术家团队,他们在巴黎的这个晚上各显神通。施展灯光照明、音乐、行为等的各种艺术手段,乘机展示当代艺术的魔力。千方百计吸引「夜游神」。 本来,十月初的确是一个夏日假期记忆渐趋淡漠,而万圣节和圣诞节又尚嫌遥远的节日空窗期。 印象中,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十月,人们做得最多的集体活动,是被组织起来上街向政府抗议生活不够理想的日子。 无节的日子不好过。 还以为当时上台才一年多的法国左派巴黎市长德拉诺埃洞悉民心,决定弥补这一空白,创设「不夜天」活动。日子定在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末举行。 活动的目的,是吸引好奇的巴黎人在大晚上走出家门,光顾那些特地为他们开放的景点和场所,度过一个不眠之夜。说是文化活动,更可以分散人们燥动不安的注意力。 可惜今年巴黎市民好像并不是很卖账,在不夜天之前两日,还是策动了交通大罢工,几十万人上街进行各种抗议,要求加薪、增就业、减税减加价等等。 然后到星期六,又面不改容地出来上街寻欢作乐。据住在市中心拉丁区的朋友说,楼下都是人,吵到她睡不着觉。 巴黎人无节不欢嗜节成性人所共知。曾在巴黎生活过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写过一本讲述他在巴黎生活的书,大作家笔下,把巴黎形容为一台永远没有落幕的「流动的盛宴」。 巴黎人更以此为自己加冕,誓要把「盛宴」进行到底。继17世纪的太阳王路易14为巴黎点起了第一盏煤气灯开始,到21世纪的巴黎市长德拉诺埃,他干脆让人们玩个通宵达旦,创办了这个一年一夜的「不夜天」节日活动。 在这个晚上,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在巴黎市中心特定的大型名胜内进行参观,或邀请艺术家来主办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地点有几十个。 有一次,把巴黎铁塔顶层上的艾菲尔办公室通宵开放,改装成一个浪漫小卧室。请来著名的法国女造型艺术家、故事作家苏菲嘉莱 Sophie Calle,她身着睡衣,躺在床上。 登上塔顶的游客,可以逐个在床前用五分钟的时间,向她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述一个心愿。 访客的使命,是用生动的故事阻止艺术家入睡,由此使她在3百多米高的埃菲尔铁塔顶上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据说为此有上千人不惜在高空站下排队等了几个小时,最后才有不到百人能够与魅力无穷的艺术家「床前相会」,向她讲故事。 有一次,活动地点包括了在一个古老的殡仪馆内,有7千多巴黎人涌去欣赏在那里举行的通宵电子音乐会、视像作品滚动演播,以及原产地葡萄酒鉴别品尝。经此弄得鬼神不宁的喧嚣不夜天考验后,巴黎市政府计划把这个旧殡仪馆改作一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尽管就在第一届的巴黎不夜天的晚上,市长德拉诺埃在人流如潮的市政厅里遇刺受伤,但他当场讲出的一句说话「请让节日继续」似乎已得到了应许。 20年来,巴黎不夜天「夜游神」的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参与,带来了不少别开生面的节目,让那些即使是老巴黎的人们也感到惊喜不绝。并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 就象每年夏天的「巴黎海滩 (Paris Plages)」一样,「巴黎不夜天 (Nuit Blanche)」也已经突破了巴黎的天空,被法国国内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大城市竞相仿效。 巴黎将不会忘记近四十年来的这两位人物,一是「永恒的文化部长」雅克朗 Jack LANG ,他创办了「法国全民音乐节 Fête de la musique」(1982年),和「文化遗产日」Journée du Patrimoine (1984年) 。为巴黎锦上添花。 二是前巴黎市长德拉诺埃,(Bertrand DELANOE) ,他创办了「巴黎海滩」Paris Plages (2002年) 和「巴黎不夜天」Nuit Blanche (2002年)。为巴黎无中生有。 这四个节日都广受民众所欢迎,可说是现代文明都市承前启后进行文化创新的成功典范。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