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况如何 有些朋友,半年没有联系,突然在社交媒体中现身,问近况如何?如果以最精简的粤语回答,有两个字:「托赖。」 如果回答得详细些,恐怕至少可以写6百字 。这个时候,最好写诗。 多年前写过一首,今天找了出来,加入现实内容整理了一下: 天天相夫教子, 日日扶老携幼, 吸尘打扫收拾, 煮饭洗衫网购。(本来是采购) 风声雨声入耳, 国事家事关心, 新冠防不胜防, 限足避之则吉。 报平安有办法, 写日记成习惯, 欲知近况如何, 欢迎开读点赞。 最后回敬道:我很好你呢? 昨天的日记谈写诗,有几位读者不约而同,留言问我在什么学校学的国学,答案是师承父亲。当然在学校也遇到有好老师。 有的老师笔记写得特别详尽,黑板字也漂亮,温书时事半功倍。 有的打分特别高,中五了,作文也会得90分,班中独占鳌头,是学业进步的强心针。 严师加严父,让学生每学一篇古文就背诵一篇,加上用毛笔小楷抄一遍。当时觉得非常无奈,但语文功底由此打好。 懵懂少年也抗拒背书,仍记得老师在班上强调说,这是典籍的训练,必须的。 一练记忆力,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身为学生的责任。 二是深入领会中华经典的力量。能通过几千年大浪淘沙留传下来的东西,必是大器。 三是培养语文能力。储蓄词汇,就像储蓄金钱一样。经济是一种力量,文化是对人生影响更大的力量。 对于背书的方法,父亲的提示很有用:背书必须大声朗读几十遍。理由是要耳朵听得见,心才会记得住,心脑相通,心又比脑更有感应。 也是,例如谈情说爱,很少人用脑子去谈的。只有心心相印,印象深刻到天长地久,没有脑脑相印的。 也有同学来留言谈粤韵,特此分享。 文学院副院长施仲谋教授认为:「朗诵古诗词最好是采用接近古代的语音。想要近距离欣赏唐诗宋词的声情,最好是运用粤语。」 「粤语,因为长久地、固定地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其发展变化非常缓慢,因此至今粤语还保留了许多中古音。 粤语是由来自隋唐中原的人们带至广州的,所以广州音最接近隋唐时期中原人的语音。 粤语今天仍保留有古汉语的入声,读起唐诗宋词便更加押韵、更有韵律感,更像唱歌。」 长久以来,在阅读或作文时,很自然地,心中也是用着母语,即粤语的。 个人来说,最最意想不到的是,此刻地球上有传染病肆虐,靠的竟是国学抗疫。籍之深居简出,经年潜心写读,心无罣碍。 再问近况如何,补充答案是,大难不死,全靠国文。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