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游走全世界的聪明透顶的收藏家来巴黎了…… 2022.7.13日 记者:海芬 感谢:锦勉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认真阅读本文哦!我相信本文对你我都会有启发的! 看点: 第一:“吴冠中大师很有个性,当时37岁的郭庆祥先生,怎么能和80高龄的吴冠中先生成为忘年交?”(值得借鉴!) 第二:“有人说,吴冠中先生的画作突然价格飞涨,就是您郭庆祥先生参与炒作的?”(真相是……) 第三:“请问吴冠中先生对您影响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您一定猜不到!) 第四:“请问中国留学生来巴黎留学,您觉得学什么最重要?”(有启发!) 第五:“作为全世界公认的聪明收藏家之一,请问您眼中的美的核心是什么?”(您的答案会是什么?看看郭先生的答案吧……) 第六:“请问您到巴黎来过多少次了?对巴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估计这也是我们猜不到的答案……) 第七:“您是收藏大咖。请问您收藏的秘诀是什么?”(真有用哦!) 第八:“我很想知道,您为何在2013年时以巨资买下毕加索《两个小孩》这幅画?”(真相来了……) 第九:“今年60岁的您已经功成名就。我很想知道您对人生下一步的规划?” 第十:“简单、复杂和艺术有什么关联?您能不能用几句话来总结一下您自己60岁的人生以及您60年人生的感言……” 正文: 缘起: 偶然听好朋友刘总说郭庆祥先生到巴黎了。 郭庆祥? 他可是世界收藏界闻名遐迩、聪明透顶而且有情怀的收藏家呀! 网络上介绍说:郭庆祥,知名艺术品收藏家,30多年来一直在艺术品市场里摸爬滚打,并以独到眼光收藏了不少优秀艺术佳作。 尤其是:吴冠中先生是江苏宜兴人,曾经在巴黎留学过!我的同乡! 原来回宜兴时,我都会流连忘返在“吴冠中博物馆”。他的画里,一笔一划,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中,都是宜兴的小桥流水人家…… 而其中我个人觉得最融合了法国、中国文人文化的,就是《彩面朝天》了: 那是吴冠中先生用西洋油画,表现出的中国式的人文情怀的典型代表! 在巴黎我的家里,一面墙上贴的都是吴冠中先生的“水墨江南”系列宣纸挂历……每天看到吴冠中先生的画,仿佛我一直生活在那个生我养我、至今我的父母祖辈都长眠的中国江苏宜兴…… 这次查看郭庆祥先生和吴冠中先生忘年交的资料时,居然查到一段更有意思的故事: “1981年春,吴冠中回故乡宜兴写生。62岁的吴冠中和《宜兴报》26岁的美女俞静芬成里忘年交。 俞静芬,生于1955年,属羊,和吴冠中同一个属相。26岁和62岁,两只忘年羊一见如故……” 而1984年,我在《宜兴报》实习时,俞静芬就是我的老师…… 问题开始: 见郭庆祥先生时,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都说吴冠中先生很有个性,当时37岁的您,怎么能和80高龄的吴冠中先生成为忘年交的?” 郭先生微微一笑: “吴冠中先生其实不是一个很倔的人,只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他说话比较硬,他是一个情感当中的人。所以他看到不对的地方,他着急呀!他跟我说:中国美盲多呀!其实他在文章当中也多次提到中国人的审美问题,美盲比文盲要多。所以他对一些中国的伪艺术、思想僵化的作品很反感,也特别愤怒。 他有一幅画,叫“彩面朝天”,我曾说我和他交流这张画时他自己也“彩面朝天”了,他是四脚朝天。他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他见了不好的东西,就是说不对的,对社会、对文化有危害的,他就特别着急。 其实他说的话都是真话。中国现在有很多伪艺术,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他认为说的都是虚的、假的东西,没有起到一个知识分子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作用和对社会功能的担当作用,因此他讲了很多的现象。” 第二个问题:“有人说,吴冠中先生的画作突然价格飞涨,就是您参与炒作的?” 郭先生答: “其实艺术家作品高价位在市场上有两种现象,一种现象,艺术家本人参与炒作,这个不管是在中国,实际上在西方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艺术家联手画廊在市场上炒作,但是不普遍,而之前中国当代艺术炒作就严重多了。 吴冠中先生作品的市场情况属于另外一种现象,但说我炒作,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我就打个比喻:就像踢足球的运动员一样,他本身体能、技术、素质都不好,你怎么捧都不行,拿不出成绩的,他没有这个实力,就是说最终还要靠自身能力。艺术家就是靠作品说话,吴冠中的收藏基础之前就挺好,包括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收藏他画的人很多的。欧洲,尤其在巴黎,收藏他的艺术作品也是比较多的,也有他在法国留学过的原因。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来推广吴冠中,我崇拜吴冠中,我欣赏吴冠中,我只是加力一把,推进了一步,能够让中国的藏家有一定的信心来收藏吴冠中的作品,坚定了信心也就坚定了他的市场价值。” 第三个问题:“请问吴冠中先生对您影响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郭先生答:“真情!我受吴冠中先生影响挺多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吴冠中交谈,交谈最长一次时间8个多小时,他竟然真的一口水都没有喝!而且别人都不能打断他。 记者抢着插嘴要求:“请问可以透露一点你们交谈的内容吗?” 郭先生依然不紧不慢地答: “这吴老师,谈起艺术和艺术家怎么去创作等,是蛮有激情的。我受他的影响最多的就是他对艺术的真诚。 记得有一次他就跟我说,画了一个故乡。 有很挺拔的树。其实是他回去看他母亲时,是他母亲的家。 后来他就跟我说,这个树其实是没有的。当他回家看到他母亲的时候,在河的对面,他看到了他的在淘米的母亲。他母亲十年前就双目失明了。 他加上几棵原来没有的树,就是比喻他母亲就像这棵苍天大树一样,是有生命的,虽然年数很老了,但是还是那么挺拔,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和坚强。所以吴冠中说,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我自己的真情去创作。我听后真的是挺感动的,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家,其实不管是搞抽象还是具象,一定都离不开一个真情!” 第四个问题:“请问中国留学生来巴黎留学,您觉得学什么最重要?” 郭先生答:“中国留学生来欧洲来留学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就想说我这次出来也一个多月了,因为六月十几号是在瑞士,然后到了德国,看了一些名画家的工作室,也和画家们谈了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想法,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等。在这之前,在美国也见了很多艺术家。所以我也像留学一样,也可以说游学。”
“我这次到了南法,德国画家的一个工作室在南法,整个全是葡萄酒庄园,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了一个酒庄。到了酒庄,我就发现酒庄到处都是雕塑,酒店里面也到处都是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欧洲的文化,包括他们的酒店,我到欧洲,德国也好,意大利也好,我会看到很多,尤其是高档酒店,挂了很多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珍惜前人的创造,各方面都做得很好。 所以我就联想,在欧洲,它的文化体现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有艺术的参与,商业场所或民众自搞的,包括艺术家本人,他们都是连在一起的,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收藏,大家都知道,首先是爱好艺术才去收藏。那么既然爱好了,首先我们就要多渠道去学习,其次也不能唯市场价格论,或被暂时现象迷惑。 中国的藏家一般都说:哎呀,这个画就是值多少钱,拍卖多少啊,市场是怎么样啊,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的价格去谈。 其实,我觉得能够收藏好的艺术、作品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多和艺术家多交流,多和画廊、博物馆的专家交流,我们怎么去真正理解艺术,我们怎么理解艺术家用什么样的情感去创作,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当代艺术,什么是庸俗的东西,等等,这个作为一个藏家来说,要学习最最基本的一个常识,否则是不行的。”
“我60岁了,也在‘留学’。主要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学,艺术无国界。所以留学生出来不仅仅是学他的绘画基础,更重要的是学艺术家的理念,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其实这方面西方国家早就研究了,所以绘画艺术家,他单纯,但不是单纯在绘画表现上,为了画而画,实际上它也是一门科学。像好的艺术家,他的哲学思想是最重要的,那么文学修养也很重要。这些在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三维、四维的变化等,都在作品中体现。好的艺术家讲的是修养,这个修养是多方面的知识,来影响他去思考整个社会,反思我们人和自然的东西,不断地在反思。 其实绘画艺术,好的艺术家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发展,其实起到的是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看绘画当中,不仅仅光看到一个画家的画面问题,更重要的是看画里的这个内涵,这个我觉得我们每一个鉴赏者也好,每一个留学生也好,还是很受益的,要看到一个艺术家的精神层面,怎么能达到?这是我们需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第五个问题:“请问您眼中的美的核心是什么?” 郭先生答:“审美这个话题是很宽泛的,它并不是好像一个绘画就代表审美了。其实美这个东西,包括社会大环境、大氛围,都会产生美。 并不是说我们搞一个雕塑,我们搞一个绘画啊,我们建筑也很美啊,对不对?包括巴黎维护了传统的建筑啊,也是一种美。其实真正的美,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认知,什么认知呢?” “我们今天的审美,其实还是要把它放宽,那是属于我们心灵的美。心是无限大的,把美的东西都怎么装在我们心里面,其实她是有很多东西的,不是简单的一个视觉,一个简单的功能。我们看看花花草草,看到这个花开得是美,但是真正看到她的生命,我觉得更美:她春天开放,夏天又吸收了那么多的阳光,那么灿烂,冬天她就被冻死,来年春天又发出新芽。我们要看她这个东西,看她生命就是坚强的,我觉得更有意义。 我们人也应该一样,要坚强。审美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我们思考得不够。今天我们向美学去挑战,用我们什么样的思维,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艺术,我觉得都有。 我们每个人身上,包括我们的行为,我们主要是对我们自己的家庭,对人类,对社会做好的东西,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我认为都是一种艺术。只是艺术也好,美也好,只是一个词而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出一种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对社会有意义的形象,我认为也是今天的艺术。” 第六个问题:“请问您到巴黎来过多少次了?对巴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郭先生答:“到巴黎来印象最深的?我觉得就是人生的,对生活的态度,我觉得巴黎人,可以说整个西方人,真的是很好。” 记者:“请问哪种态度?” 郭先生答:“简单,文明。这个文明、简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善良,活得自我,我觉得真的有很深刻的印象。来巴黎几次了?我一年至少来两次吧,总共来了20年左右了……因为我喜欢……” 第七个问题:“您是收藏大咖。请问您收藏的秘诀是什么?”
郭先生答:“真情!大家对收藏这个词,好像就是我说过,我们是在收藏自己喜欢的,就是能够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感的作品。这个很重要。如果单纯为了市场,把它完全作为一种投资,我就不赞成。因为艺术有价值!能够真正进入到博物馆,被历史留下来的,留的是真情,而不是一个画面!所以你画面画得再好、再多,时间再长,没有精神留不下来的。没有情感,也留不下来的。 美术馆,博物馆不会收藏的。其实,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就是艺术家的真情。 所以藏家也是一样,你如果对美术不热爱,没有用你的真情实感去理解他,那么我觉得,收藏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八个问题:“我很想知道,您为何在2013年时以巨资买下毕加索《两个小孩》这幅画?” 郭先生答:“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是我起的名字。因为很直接。毕加索画他的两个孩子也很直接。画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做父亲的最真情的实感,真情去表现。所以这幅画到他临终前,都一直挂在他画室。 他画中的儿子、女儿,我在欧洲都见过。两个孩子的妈妈,2015年我在纽约时也见过。 毕加索本身就是很伟大的艺术家。他自己建立了自己的绘画体系。把原来的框架全部砸碎,自己重新树立,真的是了不得。所以我很崇拜毕加索,他的绘画,对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创作,是他自己的一个创新,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崇拜,所以我喜欢,而且他的画面有情感,有力量。他的绘画基本上都是画他喜欢的女人,不管是他夫人也好,还是他情人也好,他都是喜欢的,内心喜欢的他才画。所以画面还是很真实的。”
第九个问题:“今年60岁的您已经功成名就。我很想知道您对人生下一步的规划?” 郭先生答:“对,我今年60了。对未来,我还是会一直走下去,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也喜欢。所以这也是我的一个生活态度。我还是会在收藏艺术品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这也是一个学习,对自己一个吸收艺术的营养的过程。我觉得对我自己也是一种享受。”
第十个问题:“坐在我面前的您,觉得很简单,很平和。我很想知道,您能不能用几句话来总结一下您自己60岁的人生?” 郭先生答:“其实我们每个人呢,都是能做到简单,这个简单呢,就是有知识性的简单。 我觉得就像儿童,他也简单,单纯的人,但是他什么也不懂,他会破坏树木啊,甚至说做一些很危险的东西。 那么老年人呢,人越到老了也简单,但是它是有知识性的简单。因为他知道了很多东西,知道该做的和不该做的。比如绘画也是一样,当他从复杂的到极简的时候,其实它是沉淀出来的。 极简不是一生下来就存在的,它是一个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提炼,最后,才走到了极简主义。 所以极简主义绘画看似简单,其实不是那么简单。” 记者:“郭先生,请问:简单、复杂和艺术有什么关联?” 郭先生答:“我自己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又到简单的。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就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这就是人生、生活、态度。我们都要看得起自己。当然了,不能骄傲地看自己,要谦虚地看自己。要像很多人,很多事情,尤其是好的事情,去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来总结自己,来看待自己。这样的话可能就会给自己活得比较洒脱一点,自由一点。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真实而简单的价值观。” 记者:“麻烦您给我们的读者、观众说几句您人生的感言?” 郭先生答:“我觉得生活方面、欣赏艺术各方面,都是生活方面的一个部分。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善待我们自己,善待整个人类,善待整个社会。就这么简单。” (全文结束)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