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炸巴黎 东欧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开战已经有一星期,战事引起国际热议,不少评论员认为,烽火有机会蔓延到西欧。朋友问看法,回应道:天上神仙打架,人间百姓受罪。 欧洲已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战场遗址遍布几十个国家,但显然有人还未受够教训。有人预言,今天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打响,是不是危言耸听还真不好说。 昨天的日记,提及巴黎在二战时避免了被德军炸毁的命运,原因其实很简单:巴黎太美。 因此,有一种安全推理叫「巴黎」。当年,在法国投降的时候,希特勒也曾经亲临巴黎,带着一票艺术家和建筑家招摇过市,他自己也以艺术家的身份自居,颇有一些风雅的意味,也一度为巴黎的美丽所倾倒。
不过对于巴黎优美的古迹与浓厚的艺术气息,希特勒作为占领者自然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但是当这一切即将落入自己痛恨的敌人手中时,他就恨不得将其砸成碎片烧成灰烬,玉石俱焚。 1944年8月,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行进路线步步逼近巴黎,希特勒垂死挣扎,命令负责守卫巴黎的肖尔蒂茨上将炸毁巴黎,企图以此切断盟军的行进路线,巴黎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 肖尔蒂茨出身军人世家,对上级的命令总是不折不扣的去执行,上级对他的评语是「从未质疑过任何命令,不管这个命令有多么残酷」。在德军撤出苏联时,他曾经彻底地执行了焦土政策,毁坏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基础设施,此役之后,他被人称作「城市杀手」。 希特勒认为他是负责巴黎防务的最佳人选。 肖尔蒂茨授命把炸药填满了巴黎各个著名建筑和下水道,单是圣母院就塞了3吨。一旦巴黎被盟军攻破,就能把整座城市炸上天。 在1944年8月25日这天,希特勒发出了那个著名的疑问:「巴黎烧了吗?」著名是因为它永远没有得到回应。 当时只要按下按钮,塞纳河上的几十座桥梁就会在爆炸中崩塌,巴黎宏伟壮丽的建筑,从凯旋门到玛德兰教堂,从埃菲尔铁塔到香榭丽舍大街、圣母院 ……都会化作灰烬。 在希特勒看来,肖尔蒂茨绝对会执行自己的命令,但是他没有想到,在透露出毁灭巴黎的计划时,肖尔蒂茨心底的第一个反应其实是:「你疯了!」 肖尔蒂茨认为,如果说摧毁苏联的工业重镇和农业基地,还算得上是一种战术,那么毁掉人类文明的典范巴黎,那只不过是出于希特勒的疯狂。 作为有理性的人,肖尔蒂茨将军开始怀疑希特勒的命令,不过作为军人,深入骨髓的服从命令的天职,又让他做了毁灭巴黎的前期准备。很多人都不知道,曾几何时,巴黎在幸存与毁灭之间,缺的只是一人一念。 让将军下决定的人,是当时的巴黎市长泰丁格。他得知毁灭巴黎的计划后,把肖尔蒂茨请到了一个可以俯瞰巴黎的阳台上,让他观看阳光下的巴黎,欣赏四周那些美得无以复加的建筑和花园,一起凝望远处的艾菲尔铁塔。 泰丁格市长说,假如大战结束,你再一次回到这里,对慕名而来的游客说,本来我可以把这一切都毁掉的,但是我选择保护了它们。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还有什么可以比得上这样的荣耀呢? 肖尔蒂茨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说泰丁格这番言论十分出色,他完成了他的任务,而自己也有任务要完成。 泰丁格当时还真的拿不准到底有没有说服这个铁石心肠的德军司令。但是所有人后来都知道了,肖尔蒂茨最终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他不仅多次推脱毁灭巴黎的时间,还阻止了德国空军轰炸巴黎。 另一方面,同时他也组织德军在巴黎外围迎击盟军进攻,算是尽到了德国军人的职责。所以当他投降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满意,除了希特勒之外。希特勒以「叛国罪」缺席判处他死刑。 幸而肖尔蒂茨显然获得了非凡的人缘,他的朋友保护了他的家人,逃过了希特勒的迫害。他在英国和美国辗转关押了几年时间后获释。 肖尔蒂茨显然也为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着迷,将军也自带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战争局势的不断演变下,似乎巴黎整座城市都要沦为战争的殉葬品,而这一切都要在他的手里发生,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千古罪人。 面对希特勒一次次的催促,肖尔蒂茨犹豫又督定。当时的德国士兵在巴黎荣军院也埋下了炸药,而这里是拿破仑的安息地,加上出于对拿破仑的尊敬,肖尔蒂茨自始至终没有下达炸毁的命令。 虽然肖尔蒂茨背叛了希特勒,却挽救了巴黎。战后审判时,法官询问肖尔蒂茨为什么不把巴黎炸毁,肖尔蒂茨说,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历史。 肖尔蒂茨将军最终被释放,后来他来到法国故地重游时,法国政府为他制作了专门的纪念奖章,来感谢他所作的贡献。所有喜欢巴黎的人,当然也在感谢他之列,包括那位市长。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