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在家的时候,过的是中国年,也是中国节。 来到这里(巴黎),大家过的是圣诞节和过阳历年。 那时候我们那法国朋友,他们的几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到过阳历年的时候,他们的表兄妹,和他们的同学就组织晚会,每个人都请同学,有很多人参加晚会。头一两天他们的表亲同学,就来帮忙准备音响,唱片,还有吃的喝的,买饮料,也在面包店里定做些吃的,在家里还再准备一些,我也在那里忙他们准备东西。但是等他们开始跳舞了,我就回家了,我不会跳舞,也不愿在那里凑热闹,那时候过阳历年,跟我好像也没什么关系。 到孩子们开始去上学了,他们说的是外国话,过的是外国节。为了孩子们,每年我们都很正式的过圣诞节。过阳历年,都是去钱先生家过,这两个节,也是大人和孩子们放假时间,钱先生的孙子辈,跟我们孩子的年龄差不多大,他们在一起玩的很高兴,钱先生一家跟我们一家,每年都是固定的,另外钱先生还请其他的朋友,每年都有二十多口人,要分两桌座,大人一桌,孩子们一桌。年年都是钱先生准备凉菜,他的家人做其它的菜和包饺子,我就蒸馍馍。过阳历年也算是中西合作,开始是鹅肝和面包,接着是熏的三文鱼,后接中式的饭菜,和饺子。饭后孩子们还要唱歌,背诗给爷爷听,爷爷还给孩子们压岁钱,最后还要放礼炮,是钱先生的儿媳妇准备的,那礼炮一点着,就噗通一下子,炸出来一些好玩的小东西,孩子们都抢着玩,那真是热闹非凡。圣诞节和阳历年,都过的很热闹也很隆重。 可是,还有我小时候过的那个年呢?也得让孩子们过。我记忆中过年是那么重要,我想着一到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我也天天盼着过年,就是一件最重要的大事,也得让孩子们知道,过中国年对我是多么重要。但是在这里过中国年,和过中国节都不放假,我想,就是不放假也得过,至少也让孩子们知道,哪一天是中国年。 我看了日历临近过年了,就按照我们家传统的准备,过年要蒸馍馍,还要蒸上一对大面鱼,年初一那天早晨,是吃素馅饺子。就完全按照我母亲的做法准备,年三十的晚上,要包好素馅饺子。年三十的晚上,我把面活好,也准备好素饺子馅,在当时就想,在这里吃的少,晚上就不包了,等明天早晨,早一点起来包。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包好了饺子,把孩子们叫起来,也跟我们那法国朋友说,让她来吃饺子过中国年。跟孩子们说,今天是过中国年要吃饺子。孩子们生长在这里,那时候还小,也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年,给他们早晨吃饺子,那可不吃,怎么说也不吃,最后跟他们说吃一个也行,可是一个也不吃。孩子他爸爸说,饺子好吃就大口吃,那法国朋友,为了不让我失望,她吃了几个。为了过年,我买东西,蒸馍馍,包饺子准备了好几天,可是包的饺子,孩子们一个也不吃,实在是有点失望。 这也是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区别,我没来法国之前,从来不知道有圣诞节,也从没过过阳历年。孩子们生在这里,从小也没过过中国年。在那个时间还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华人,每到过中国年的时候,在华人区都挂上条幅,也挂着灯笼,还有点过年的气氛,就连老外也知道,是哪一天过中国年了。 从那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按着我们家传统的做法,是行不通了,也只好改变方式了。 以后就改到年三十的晚上,大家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因为没有假期,孩子们吃了饭,就赶快去做功课,第二天一早还得去上学,当然了,也没有我记忆中那个过年的气氛,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那就是让孩子们知道了,是哪一天过中国年。虽然没有那过年的气氛,但是,让孩子们知道了过中国年,从那时起,每一年只要是知道了哪一天过年,孩子们都把那天的时间留出来,他们把过年,真的也都当回事了。除了过年,还有一个最大的节日,就是中秋节,每一年也是一定要过的。 每一年,过年过和中秋节,还是起到了作用了,就连我们的英国媳妇,也受到影响了,他们在巴黎的时候,每一年都过中国年。到他们搬到英国去了,因为没有假期,不能回来过年。他们就在英国过中国年。我们这位英国媳妇,过中国年也包的素馅饺子,真让我很意外的惊喜。 我真的体会到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可能还像我们农村那样,原汁原味的过年和过节了,也只有中西结合,才能和睦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