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龙之都本基 2005年2月的巴黎,春寒料峭。中国著名文人画家都本基,绘画有「牡丹王」之称,书法有「霸体字」之誉,踏着其师祖徐悲鸿的足迹,在巴黎国际大学城亚洲馆那古色古香的展厅,举行了其个人书画展览。 九十多幅作品,带来满室温馨书香,都本基笔下热情奔放的翰墨重彩,使中外嘉宾名流观众一时忘记了室外零下寒流。 巴黎这个举世公认的艺术之都,又是艺术家的摇篮,似乎有机会来巴黎展览,就是日后身价百倍的像征。 艺术家坦言:只是来圆一场人生的梦。 都本基1947年生,工作室名「饮墨斋」,北京地图上可以找到「都本基工作室」的标志,就在琉璃厂街旁。在天安门城楼上,收藏有都本基的牡丹巨作「爱心辉国魂」。 这位「饮墨斋」的主人早已饮誉全国。2002年北京中央电视台之大型国剧制作,31集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那四个淋漓尽致的片头题字,就是出自都本基的手笔。 记者虽然定居巴黎,但也在凤凰卫视欧洲台收看过该剧集,对其片头书法留下深刻印象。想不到日后居然有机会亲身一睹大师风彩。 书画展开幕式当日,都本基在现场即席挥毫。只见他左手持一大海碗墨汁,右手提笔疾书「天涯若比邻」五字,挥毫过处,墨花四溅,字字千钧。 说是书法表演,更似耍了一套武术,叫围观者不禁鼓起掌来,场面罕见。看都本基手持大墨海碗,踌躇满志的神态,似想找人与他痛饮一杯! 都本基除了霸气十足的书法外,更以「嵌名对联」称雄于画坛。场刊中介绍,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全国政协礼堂上,举行著书法家赠送出二百多幅嵌名对联予共和国将帅的仪式。 「小却大略、平而不凡」,「世传智勇气、友赞忠义情」,「陈兵婉若布棋阵、毅刚何惧敌临城」等多幅嵌名对联,高悬于大厅。其言简意赅,使人心领神会,共和国一众将军适逢其会,场面壮观。 据都本基介绍,「嵌名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并非单纯的文字游戏,以名字入联,下笔前必须对人家的工作生活爱好特长了解一二,按其特点尽量靠拢,做激励吉祥的话,而且讲究音律格式。 更要求作者文思敏捷,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除熟读中国古典诗词外,得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才能见功于提笔造句之间。 鉴于现代人追求高科技,速成快达,急功近利的思潮泛滥,少不免担心此一特有国技会否终有一天会失传? 都本基却毫不犹疑地说:不会,国家对典故文学的训练非常重视。 而且现代人也渐渐开始反思,「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回归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字能成为千古传颂不息者,必定有它的存在价值。 有法国汉学家朋友就「嵌名对联」技艺向记者表示,中国汉字文化底蕴之深、寓意之博、境界之高妙,迷倒了他们几代人。 例如18世纪初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极力推崇描写中国征服者的大度和智慧的剧本「赵氏孤儿」,使法国人认识到中国人仁厚的智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法国人思想的开放,对法国启蒙哲学的成形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说过,中国是对人类行为影响最深的国度之一,的确有迹可寻。 师从曾经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弟子陈墨的都本基,对西方艺术发展很熟悉,他在20岁后才开始改画国画。 陶醉于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语言特点,他认为倘若东方人搞西方艺术,除非移植他乡,否则怎么说也是先天不足。 都本基与许多人一样,遗憾于老北京的大幅清拆。但欧洲此行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国情原来有别。人们应该也不难明白,「石头」与「木头」的分别。对古建筑来说,材质决定命运。 中国的传统建筑,大部份以木头来作为主要建材,中国今日的立场是,只能以有限的资源去保存那些能保存的历史建筑。 欧洲人以尊重历史文化为己任,终日寻求考究,甚至跑到希腊去追根索源,巧取豪夺,美其名曰收藏传世,不时到处指手划脚,好像只有他们才懂得历史文物的价值。写到这里笔者想到了圆明园,心像给剜了一刀。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不断为选择付出代价,而有些选择就是宿命,因为没有选择。 人们说,艺术家是感情特别丰富的人种。在都本基的书法作品中,就留露出丰富的情感力度,澎湃的激情使人一下子就会受到触电般的感染。 艺术家的夫人也有相当本色的性格,真诚而自然,她的身影是丈夫成功主旋律外一阙美丽的和弦。 女儿雨及,谦和活泼,莫非寓意「及时雨」而名之?为了叫父母放下工作欧游相聚,女儿为促成父亲的画展不遗余力。开展前两星期,已经把父亲的介绍材料寄到记者手上。 期间是中法文化年,展覧无日无之,若不是因为这些早到的材料,说不定也就与过江龙失之交臂了。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