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路和万卷书 每年在国庆黄金周出游的一路堵场面年复一年。每次都会想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说话。其实多年来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吗? 原来这句话的原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两个字,是后来有人心血来潮加上去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最早的记载,是出自明代大画家董其昌的《画旨》: 「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因此如果把这句被修理过的话当作是一种人生的修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并不合理,甚至是荒谬的。 了解世界,获得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经验,二是书本上得来。在古代,为免以讹传讹,把道听途说变成真相,亲临其境是最理想的相辅相成。 但时至今日,交通发达,加上通讯手段发达,一个人的经验分享,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2017年,试过从安徽省合肥市,午餐喝着六安瓜片茶,吃完包公鱼之后,乘高铁出发,旁晚就可以吃上北京娘家的饺子了。 科技发达,由北京亲友在网上以乘客实名制帮忙买票,乘客亲身持电子身份证到火车站取票,十多个票机一字排开,人人克己服礼,排队依次序取票,车站大堂比巴黎戴高乐机场的还要大。 在今天,全世界已经变成成了一个经验互享的共同体。想知道珠峰是什么样子,不一定非要自己去登顶。因为所有的经验都在被共享,共享的经验又已经被无数人验证过。 现在应该是「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的时代。 如果有时间去走走万里路,旅途中认识新朋友,获取新体验,当然好。但如果想得到真正的人生大智慧,还是把时间用在一张安静的书桌前为上。 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无书又怎及有书?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