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寻源 告别老好庄尼和波尔多,我们的下一站是 Saint Emilion,此地被誉为红酒发源地,这个品牌的葡萄酒在中国很受欢迎。 最喜欢「圣爱美浓」这个中文译名。个人最喜欢的年份是1983年,据说存货已经被饮光,至少市面上一般是找不到的了。 自驾游行程畅顺,没有做旅游攻略也如鱼得水。港哥是一派尺躯随遇,一点脾气也没有,京姐和我对他的调侃,尤其是他半咸淡的普通话,常常被我们取笑,也完全没有激起他的懊恼。还有庄尼的温暖照顾,深深感恩。 每天都是欢欢喜喜的地上车,这天是个大睛天。京姐说她的心已经飞到圣地爱美浓去了。车上她问我,昨天下午在城里有没有去旧居看看,她还真猜对了。 昨天放下他们之后,我还是找了个车位,下车去寻觅旧门庭。只见老楼房还稳稳在,整个街区都没有改变,人在其中似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从前。 记得房东说过,那房子是11世纪的建筑,楼梯只上到二楼,然后是一道回廊斜上去到三楼,怪怪的,有四间房门,我的房间是其中一间。回廊中间有天井,天然光照,楼下是人家的房顶。 京姐怪叫,说为什么不带她去看看?她是建筑师,对这个感兴趣。我也有点后悔,当时一心带他们去看名胜古迹。 一个世纪有100年,这是21世纪了,这房子即是有过千年的历史,凭啥没被列作危楼,还能继续住人?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结论是应该归功于建材和气候。石头建的房子,户内空间够大,气候干燥,没有台风暴雨风沙地震之类的天灾,看样子可以再住一个世纪。怪不得法国人相信这是上帝的应许地,让衪的子民好放心寻欢作乐。 最重要的是人口也没有暴增,没有拆迁收地建高楼大厦的必要,有也只是建在市郊。而且城市内的大片建筑,都是国家立令保护的历史级文物,维修时可以从政府处申请得到补助。 如此一来,城市便得以保留了古早历史风貌,长期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参观旅游,消费时各行各业都可以受惠。法国人打的这个如意算盘可真是响当当的。 多年来人客不断,波尔多后来为了进一步开拓红酒市场,在市郊建起了一个大型展厅,每年举行红酒交易会。可能为的就是以免被来客踩平了老城? Saint Emilion 地处波尔多东北边约40公里,开车不到一小时就到。小镇地势有点像诺曼底的「圣米歇尔山 Mont Saint Michel 」。远看有一个教堂钟楼的尖顶指天竖立在最高处,爬上去可以俯瞰整个环境。 历史上,在公元前2世纪,西征到此的罗马人开始在这里种植葡萄。 到了8世纪时,一位来自布列坦尼Bretagne省名叫Emilion的僧人退休后来到这里隐居,他带领其他追随而至的僧侣,以醸制葡萄酒作为收入来源,逐步发展成为与周边各地的红酒贸易。 特别是与英国,因为在百年战争结束之前,此地仍然是英国属土。 英国人曾经在城外建了一道环城墙来宣示主权,外人入城要缴费。后来在宗教战争中被毁。 到达目的地后,开着车在小山丘上下走了几个来回,了解一下环境,觉得可以慢慢玩两天。 山上有几家民宿和酒店,选了其中最近市中心的一家,订好了房间,小汽车停在民宿前面,安心出去逛大街。 决定先在教堂部分开始参观。教堂前有一个小广场,一圈都是餐厅和咖啡馆,我们可以在这里吃午餐。 周边有不少修道古迹,因为对St Emilion的崇拜,曾经有不少宗教团体定期居住在这里,他们也欢迎不远处的圣地亚哥之路的朝圣者到来(Santiage de Compostela)投住或参观。 城中心有一条叫游人险像环生的石头路,高斜滑的原因是脚下的石头。它们本来是来自英国货船上的压仓石,御下后装上红酒运回去。有工人拿来铺路,年月久了,竟被磨得光光滑滑。我每次去都绕道而行。 广场旁边有个地下教堂,特点是一半用中世纪早期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另一半是用中世纪后期歌德式去建成的。罗马式是厚实无比,而哥德式是用最少的材料去把教堂建得最高最亮!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又错过了午餐时间。本来打算吃完午餐,下午才去爬钟楼和看St Emilion住的修道院,以及参观他带领僧侣们挖空了山丘做的藏酒窖。我知道那皃有一个喝下午茶(其实是喝酒)的好地方。甜品还是巴黎马卡龙饼的始祖。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