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原创新闻 查看内容

绝对原创 不得已断了消息……(巴黎兰英专栏第28篇)

2021-5-28 23:04| 发布者: 海芬心语| 查看: 334| 评论: 0

摘要: 一位出生在中国的法国人,他的姓是 Boyer,就按着发音叫“博埃”吧 。 以前法国有协和号飞机(avion concorde),博埃先生就是协和号飞机的工程师。 1981“密特朗”总统上台后为了就业,就让还不到退休年龄的人,提 ...

一位出生在中国的法国人,他的姓是 Boyer,就按着发音叫“博埃”吧 。

以前法国有协和号飞机(avion concorde),博埃先生就是协和号飞机的工程师。

1981“密特朗”总统上台后为了就业,就让还不到退休年龄的人,提前退休(préretraite)。

博埃先生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开始学中文,可就是没有时间,我要工作,还有我母亲也需要人照顾。正好密特朗提出这个方案来,可以提前退休,我就提前退休了,才有时间开始学中文。”

博埃先生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那时间是在中国修铁路。

博埃是一九二几年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

博埃出生后,他父母就给他在石家庄请了一位奶妈。

博埃在中国一直呆到九岁才回法国。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他又跟随父母去了上海。

那时候,他父亲是去云南修铁路。

博埃在上海是念的法国学校。

广存就问博埃:“你在上海念书的时候,有没有让你印象很深刻的事?”

博埃说:“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同学,她长得漂亮又明。”

“你还记得她叫什么名字吗?”

博埃是说的法文:

“我记得,Elle s'appelle mei ru Du。”

广存就思索的说:“mei ru Du?”

博埃接着就说:“你知道她父亲在上海很有名,她父亲一跺脚,全上海都摇动。”

广存马上就说:“噢,那是杜月笙的女儿,是杜美如。你跟她还有没有联系?”

博埃说:“没有联系了,但是学期结束的时候,同学都互相留言,她还给我留言了。”

博埃就拿给我们看。

他的那本留言簿,上边写的什么我不记得了,就记得上边还有一张杜美如的小照片。

在这里我要插上一小段。

有一次广存看到报道说,在约旦一家大中华饭店,主人是杜美如。广存就打电话去巴黎的约旦使馆,问了约旦大中华饭店的电话号码。

他就打电话到约旦大中华饭店,是杜美如她先生接的电话。

广存跟他说明情况。

她先生说:“她刚刚回家了,给你我们家的电话,你现在就打过去,这会也到家了。”

广存打电话到他们家,就是杜美如接的电话。

广存跟她说:

您在上海念中学的时候,您还记得有一位叫 Gaston Boyer 的同学吗?

杜女士说:“啊,那当然了,他们一家人我都认识,他哥哥André,他姐姐叫Catherine。那时候我还经常搭他们的车去学校。”

广存帮他们联系上了,但是他们只是通过电话,也没能见面。

那时间博埃又回到法国念书、工作、结婚生了孩子。

博埃就把他的奶妈从石家庄接到法国来给他看孩子。

博埃先生说:“在二战后生活很困难,多亏了我奶妈在帮着我们,度过了种种困难。”

博埃的太太是 l'ile d'Oléron 岛上的人,在那岛上有她家族继承遗产的房子。他们为了继续祖上留下来的房子和祖坟,他们退休后,就把巴黎附近的房子卖了,搬到那岛上去住了。

夏天,博埃请我们去他们那里度假。

博埃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人。

那时候我们家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跟伯伯在一起。

我们说:博埃你真是有耐心,孩子这么喜欢跟你在一起。

他说:“都是跟我奶妈学的。”

博埃太太是一位小学老师退休了,也是那么有耐心,在他们那里度假的时间,她就教我们的孩子学习认字、学习、写字。

她还做得一手好菜,做的鱼汤、洋葱汤,那真是地地道道法国饭。

在那岛上有很有名的生蚝,可是我不敢吃生的。

她就把那生蚝放上佐料,放在烤箱里烤一份给大家吃。

她缝衣裳也缝得好,我们孩子小的时候,她给缝了很多衣服。

我跟她说:您什么事都会做,还这么有耐心?

她说:“我是受了博埃他奶妈的影响,他奶妈那真是什么事都会做,又有耐心,在那困难的时期,她去地里挖野菜,她知道哪一种野菜可以吃,她会做面包,也会缝衣服,还会做鞋,我们一家人连我婆婆,多亏了奶妈帮着我们度过了饥荒。”

到后来,博埃给他奶妈办了退休,奶妈又回到石家庄,他们就把奶妈的退休金按时给寄去。

他们说:那一次寄去,又退回来了。

他们收到来信,就说不能跟外国有关联,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从此以后就断了消息。

但是博埃先生的身上,一直带着一张他奶妈的照片。

只要说到他奶妈的时候,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他奶妈的照片给我们看。

广存说:“博埃身上带的,不是他母亲的照片,是带着他奶妈的照片,可见,他奶妈对他的影响和重要!”

另外一位朋友,是广存在统计学校教课的时候,有一位旁听生。

这位张女士,不是那课堂的正式学生。

因为是她先生在学校做计算机方面工作,所以她在那里旁听,那时她也退休了,闲着没事就去学中文。

她父亲是早期来法国的一位读书人,她的长相是中国人的模样,又是混血,很漂亮。

但是张女士一句中文也会说,也没有中国名字。可她还是有中国血统,就要找她父亲的家人。

当然有她父亲原来通信的老地址,写信回去很快就找到了。

她跟老家人联系上之后,她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就领着她先生回去寻根,到了中国还专门请的翻译。

到她探亲回来,就很高兴地跟我们说:

“她的姑、婶子、叔兄弟都见到了。”

到过年的时候,她就寄钱回去给老家亲人。

可她寄的时候,就寄给其中一位兄弟,让那位兄弟再分给其他的亲人。

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那位兄弟收到钱,就自己留下了。

到其他的亲人知道之后,就给她写信告状,那信纸写了好几张,他们都在争吵,收到钱的那位兄弟说是为了盖房子,才把钱留下的,等以后有了钱再分给他们。

其他的兄弟说,他们也要盖房子,再他寄一份。

又说不能把钱寄给一个人,要分开寄,每人寄一份。

那一次可把张女士气坏了!

她说:“我原来有个弟弟,幼年就夭折了,我就成了独生女。我先生也是独生子,我们也没孩子。找到老家的亲人就觉得很高兴,可怎么也没想到是因为我,让他们争吵,那就算了吧,我还是别去惹事了。”

从此,她也是不得已断了消息……

推广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7-24 01:11 , Processed in 0.015001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