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歌,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我们自己小时候,都学着咿咿呀呀地背诵唐诗宋词。曾看到国内网络的一番争论,小孩子要不要学唐诗宋词,不理解地死记硬背要不要?对这些我没有答案,也没有去探讨,虽然也有带着孩子们背几首唐诗,但都是选择浅显易懂的,也总是设法解说让他们理解。 不过,女儿小学学诗歌的方法,倒是让我觉得耳目一新。 老师每个星期都会让孩子们背一首诗,孩子们有一本“诗集”,这并不是一本我们想象中的固定成册的诗集,而是一本被我称作“诗集”的练习册。每个星期老师会给学生一页打印出来的诗,然后由学生贴到这本练习册上(这也是女儿给我“吃胶水”之感的由来之一)。 Xiuxiu: QQ密码破解 hack1000.com 这本练习册很特别,左页上有横线条,似乎为了方便写字,但右边一页却是全空白的,刚看到这本练习册时,我觉得挺奇怪的,还猜想会不会是印刷次品? 很快,这个猜想就不攻自破了。 有一天背诗歌前,女儿兴致勃勃地说:妈妈,你看看我画得好不好,我拿过女儿的“诗集”,在那一页白纸上,女儿画了一幅代表一年四季的图案,充满童趣的花草和小动物,煞是可爱,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 我在表扬女儿一番后,不禁担心地说:你这样画在练习册上,老师会不会不高兴啊? 女儿笑了,乐呵呵地说:是老师要我们画的。 原来,老师对诗歌内容进行讲解以后,要求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边上画出他们心中的诗。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二年级,每次我都是兴致勃勃地欣赏女儿笔下的诗,有时候,女儿还会津津乐道地给我解释为什么她会画这画那,让我看到童真世界的纯洁和美丽。其实这也是一大乐趣,你会看到孩子那小脑袋里无穷无尽的令大人吃惊的想法和看法。 二年级的诗歌相比一年级的,无论从内容到诗歌形式,都会深入一步。中国读者熟悉的拉封丹的“乌鸦与麻雀”,“蚂蚁与蝉”也纷纷演绎在孩子们的画笔下。不过也不是一定有道德教育的诗,常常我也会看到与生活贴近的,或者只是美丽的语句,比如描写狂欢节的诗,比如描写可爱乌龟一家的诗,等等。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方法,却融入了理解,乐趣和想象。 经过自己画笔演绎的诗歌,小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更透彻,背诵也不只是机械性的记忆,其中多了一份感性,多了一份互动,多了一份遐想……也许还多了一份对诗歌的热爱,播下了一颗颗诗人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