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泽东传》(英)迪克.威尔逊 著 我买这本书纯属是好奇,我想知道,西方人是怎样看待毛泽东的。其实,这本书写的平淡无奇,所取的资料都是公开的书籍和传记,没有任何所谓的逸闻和野闻。让我欣赏的是作者的态度,他不是将毛当作一个魔鬼去研究,而是当作一个偏执的革命者去研究。也许因为是外国人吧,没有中国人那种在毛时代所亲身经历的痛苦和迫害,因此迪克对毛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的。此书的另一个可贵之处是,作者研究了大量资料,对毛的话没有断章取义,所有的引文都注明出处。而且也澄清了一些网上误传的关于毛泽东的一些话。比如:毛泽东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的所谓感谢日本的原话是这样的:“不用道歉,没有你们日本皇军侵略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对付你们。日本皇军使我们的军队发展壮大,达到100万人,解放区的人口达到1亿。”毛顿了一下,笑着说:“你们说要不要感谢啊?”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所罗门1971年所著的《毛的革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一书中。 迪克写道:“毛来自中国‘受虐的一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所以,他后来非常热爱学习。他所知道的是贫困、堕落、剥削和不正义----他花了整整一生的时间尽最大的努力和这些东西战斗。毛所进行的是贯穿整个中国文明国度的革命,这个国家就像整个欧洲那么大。 无论如何在成就后面的那个人仍然是个谜。一个精力充沛的人物,蕴含了对权势的憎恶和因对教育或教养被社会拒之门外的愤怒。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不断从打击中站起,并且这些打击没有给他留下创伤。” 迪克笔下的毛泽东与现在中国掌握话语权的精英笔中的毛泽东差别很大。可见毛泽东也是一个多面孔的人。这不是毛泽东的责任,而是我们对毛泽东的认识的差异所致。 一个南美来的移民曾主动与我聊起毛泽东,他告诉我,在他们国家很多人在看毛泽东传,他也非常钦佩毛泽东。回想当年在瑞士时遇到的一个库尔德人为中国人不再理会毛泽东而痛心疾首的样子,我明白了。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和一个象征,而非本来面目的毛泽东。他已成为那些渴望公平、正义和反抗压迫的底层人民的精神领袖。从这个意义上说,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会有毛泽东热。(自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