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娱乐新闻 查看内容

最近读的书2:《张学良口述历史》

2012-10-20 02:55| 发布者: 海芬心语| 查看: 137| 评论: 0

摘要: 二、《张学良口述历史》这本书是历史学家唐德刚采访张学良的一个文字记录。我看过这个采访录像,90岁的张学良一点看不出衰老的样子,可以说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吐字清晰,一口东北土话看的我直乐。比如他将责任念成 ...

二、《张学良口述历史》


这本书是历史学家唐德刚采访张学良的一个文字记录。我看过这个采访录像,90岁的张学良一点看不出衰老的样子,可以说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吐字清晰,一口东北土话看的我直乐。比如他将责任念成(zhai ren),我听着这土话感觉非常亲切,因我父亲生前也是这洋的发音。


张学良说:“我的事情到36岁就结束了,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不过我想,如果张学良当时不是36岁,而是46岁,56岁,也许就没有西安事变,那中国的历史就改写了。


张学良是个很难让人简单褒贬的人物,他是个地道的公子哥、富二代和官二代,他曾是个瘾君子,并且与多名女子有染,而且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爱国、反日,但又是一个逃跑将军;他与蒋介石是好哥们,与宋美龄相交甚好,但同时又同情中共,佩服红军。如果不是极左的王明拒绝,他差点暗中加入了中共。他对唐德刚说:“我是带兵的人我知道,我们谁能把部队带成那样,那样困难的情况(指长征)都打不散?”


他率性、仗义、懂大义,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正因了他的性情中人的个性,他成为扭转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他尊重蒋介石,与蒋介石私人关系很好,却如此评价蒋:“蒋公这个人,我认为他失败了。蒋公这个人,我跟你讲,我不愿意批评他。蒋先生这个人很顽固,很守旧的,太守旧了!这么讲吧,我撂一句话批评他,假设能做皇帝,他就做皇帝了。就这么一句话。他认为我说的事都是对的,我做的事就应该是对的。他就剩下个派头。”


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有三个故事给我印象深刻。其一是他讲到汪精卫曾去大连吊唁庆亲王,张学良感到奇怪就去问汪精卫为啥专程吊唁一个被自己推翻的老亲王。汪精卫说:我当年被捕,是庆亲王审的我。要杀我的话,庆亲王完全可以杀我,但庆亲王没杀我。庆亲王说,你们这革命是有原因的,因为看我们清朝太坏了,但假如你们成功啊,我看你也强不过我们清朝。汪精卫说,这句话应验了,现在我们个革命成功了,还真不如人家清朝,弄得这么糟。


第二个故事也是关于汪精卫的,但主要是赞佩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的。说的是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事件,张学良当时在场,是亲眼目睹汪精卫被刺的,而且还是仅有两个没有被枪声吓跑的党国要员。当时枪声响后现场一片混乱,连现场保卫的警察都吓跑了。而张学良是眼看着孙凤鸣开了三枪,一枪打在汪的脸上,一枪打在背上,一枪打在手臂上。当时汪精卫就倒在地上,等陈璧君赶来的时候,汪精卫的脸还在哒哒地滴着血,看见陈璧君进来就哭了,嘴里叨咕着,我完了,我完了,我要死了!可陈璧君却一句温软安慰的话都没有,劈头就骂汪精卫:你刚强点好不好?干革命还不早晚有这一手,干革命早晚就是这个结果!因此,张学良对陈璧君十分地佩服,认为她是真正干革命的料。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张学良自己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要把张学良的私人财产都还给他,装了满满三列火车给送到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可张学良不要。本庄繁原本是张学良的好朋友,张学良到日本都是他陪着去的,那时他只是张学良的军事顾问,私人关系非常好。本庄繁派人给张学良送来一封信,说你的东西我都自己花钱给你包上了,一样不差,你查收吧。张学良当时就火了,说你这是羞辱我啊,我是东北的地方长官,现在把东北丢了,却取回自己的的东西,那不是羞辱我吗。你要是想还,就把整个东北还给我,否则我绝不收我的个人财物。如果你不拉回去,我一把火就都烧了。弄得本庄繁毫无办法,只好又拉回沈阳。


从这件事看,张学良还真是有血性、有气节、明大义的人。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11 11:09 , Processed in 0.017206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