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非上市企业向对方国家发展
法国信托局是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中国开发银行则是中国政府的投资银行。两家建立的共同基金拥有一亿五千万欧元,双方各占一半。该基金提供双向投资管道,法国企业可以借此向中国的非上市企业投资,反之中国也可以向法国的非上市公司投资。
法中双方两年前就开始谈判成立联合基金事宜。最初双方设想分别成立两条对等基金,但后来决定将双方利益绑在同一辆车上。法国信托局庆幸中方同意平等加入在法国的法律框架下,并用欧元运作的基金。法国信托局局长儒叶(Jean Pierre Jouyet)表示,这个基金是促进出口经济的有效工具。
由凯辉私募基金管理
为了平衡,中法双方将这个基金委托给凯辉私募基金(Cathay Capital)管理。凯辉基金的两位负责人,一位是蔡明泼(Mingpo Cai),另一位是穆瓦内(Edouard Moinet),前者曾任法国赛博(SEB)集团驻华首席代表,后者曾在法国Siparex私募股份公司担任高管。凯辉私募基金将在打理自己两亿欧元资金的同时,运做中法基金。蔡明泼表示,他的作用就是要让法中双方互相信任。
鉴于法中基金旨在帮助双方企业进入对方国家发展,法国舆论担心这样可能助长法国公司搬迁到中国去。对此蔡明泼向法国回声报表示,“这个基金是发展基金而不是外迁基金,并强调中国是个大市场而不是廉价制造业的国度。”
已锁定两个投资目标
法中基金成立伊始就选定了两个投资目标,一个是法国FDS集团,该集团制造石油天然气管线密封设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年营业额为一亿六千五百万欧元;另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经销商之一Kids land公司。该公司与国际品牌合作,经营高端产品,年营业额相当于1亿欧元。
法国回声报说,欧元区危机以来,中国选择法国作为投资合作伙伴,向非上市领域迈出第一步。该报采访了中国开发银行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张旭光,询问他是否对欧元区危机感到担心。张旭光回答说,这次投资是欧元区危机以来的首次,证明他们对欧元区危机并不担心。张旭光还表示,对外投资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他们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同时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针对有人对中国资本进入法国企业的忧虑,张旭光表示,中法企业互补性很强,他的言外之意是:并不存在竞争。他还强调,投资互补性企业是“多赢战略”,也是法中基金的投资理念。
中国在欧洲布下战略棋子
在欧元区危机爆发之前的10多年,中国已经在欧洲大陆布下投资战略棋子,分别与瑞士 比利时和意大利成立了联合基金。
1998年,中国开发银行首先在瑞士落脚,与瑞士合作成立了中瑞合作基金,中方占67%。该基金瞄准中欧技术公司。
2004年,中国开发银行转战比利时,与比利时国家联邦控股投资公司(SFPI)合作。当时比利出让其在上海贝尔(BELL)通讯公司的股权,并决定与中方合作将一部分资金仍然在中国投资。后来这个一亿欧元的中比合作基金,向30来个中国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价值升到6亿3千5百万美元。
比利时A CAPITAL基金董事长龙博望(André Loesekrug-Pietri)表示,中国已成为“绕不过去”的投资人,但与其他投资人不一样, 中国投资首先要有许多战略意义,而不是为了单纯的金融或者政治影响力。
2007年,中国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意大利第二大银行,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成立了拥有3亿欧元的曼达林基金(Mandarin Capital)其中7千5百万欧元由中国两家国有银行与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平摊。这个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医疗领域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