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淺侃 繼谷雨和中文日之後兩天的4月22日,是「地球日」。 諷刺地,刚好在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當年意大利的商人為了在海水上打樁建成水城威尼斯,幾乎把整個國家北部的树木都砍光了! 換成在今日,恐怕威尼斯難以在地球上出現,因為環保組織绝對不會容許一個森林如此被消失。 「地球日」已经有53年历史。在1969年,美國加州發生大規模漏油事件。有一位長期關注環境惡化議題的參議員,受到當時學生反戰運動的啟發,希望透過在各個大學校園巡迴演說,將「空氣與水污染」的概念,以一種新興的公眾意識,注入到運動議題當中。 校園活動獲得成功,組織者遂決定在1970年把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此舉在當時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廣大迴響與各地团体對環保的關注。 此後,每一年的地球日都會特定一個行動主題。今年2023年,第53屆的「地球日」,則決定繼續延用 去年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 目標是动員政府、機構、企業,以及超過 10 億公眾的參與,提倡人人有責和負責,以行動為消除氣候危機盡一分力。 在這天,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民眾举行地球日大遊行的場面。 举行環保遊行並非難事,除了參與大型活動外,日常生活也能做到才是最实際。 竊以為最該負責任的,是地球上的各個國家機構。消除氣候危機,首先是消除战爭,全人類同心同德,才能化干戈為玉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一面呼籲環保,一面把核污水倒進海洋,一面到处煽風點火製造战爭,太矛盾。在如此大环境下,普通老百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創造的环保空間變得微不足道。 全球政府頒布了許多环保政策,然而除了中國作出了承諾,其他幾乎每個國家都尚未能夠作出符合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的標準。 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以下是有可能的,但需要立即行動,所以投資地球的未來是必經之路。 目前所能見到的一線生機,例如無汚染电能汽車的出現。欧盟方面提交了「向零排放汽车转型」的方案。这意味着,从2035年起,任何内燃机形式的汽车都将不再被允许销售。當中涉及不少資本投放決定。就看資本家是否捨得「投資我們的星球」了。 守護地球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例如不浪費食物。任何一點對地球環境的關懷,都能讓我們的環境獲得改善。 记得小時候读過一首诗,可说是人生中所收到的第一次环保呼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岑吟至今,不敢或忘。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