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芬讲新闻] 董事长回应《知音》低俗质疑:看过的人不会这么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0: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董事长回应《知音》低俗质疑:看过的人不会这么说
2012年08月17日11:10
   
  

27年前,《知音》在知音故里靠3万元起家,如今已裂变为10刊两报、7个子公司、两个网站及1所学院,刊报月发行总量超过1300万份,总资产达8.6亿元的传媒集团。就是在这个阁楼里,几个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孕育出了《知音》杂志,并创造了1985年1月创刊号发行40万份、当年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奇迹。

  读者争看《知音漫客》。资料照片

  白云黄鹤,琴台知音。

  27年前,《知音》在知音故里靠3万元起家,如今已裂变为10刊两报、7个子公司、两个网站及1所学院,刊报月发行总量超过1300万份,总资产达8.6亿元的传媒集团。

  几十年间,它创造了多个第一,数次引领期刊时代新风,担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锋,被业界称为“知音现象”。

  也许,《知音》曾经陪伴您的人生旅途,但您并不了解《知音》,甚至有过误解,不了解知音人的光荣与梦想,更不知道这些数字背后的传奇与故事。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4期“你可能不知道的知音”系列专题报道,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敬请关注。

  沈有桥在楼梯拐角处办公的时候,丝毫也没想到《知音》能有现在的辉煌。

  那是1984年10月4日,沈有桥到还未出刊的《知音》杂志社报到上班,领导问他:“你现在暂时只能在外面的楼梯里办公了,先委屈一下,行吗?”沈有桥只好搬了套桌椅,在楼梯的拐角处当上了《知音》编辑。

  后来,《知音》杂志社被安排到楼顶的阁楼里办公。10多平方米的小阁楼有8个窗户。夏天,“火炉”武汉热浪袭人,小阁楼像一个蒸笼。

  然而,就是在这个阁楼里,几个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孕育出了《知音》杂志,并创造了1985年1月创刊号发行40万份、当年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奇迹。

  起步虽然粗粝,锋芒却耀眼逼人。回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期刊发展史,很多期刊也跟《知音》一样,虽是应运而生,却创造了一时辉煌。不过,跟它们中绝大多数不同的是,《知音》更懂得顺势而为,敢为人先,在疲乏中振作,在浮躁中坚守,执着而勇于博取,渐成浩荡之势,长盛不衰。

  上海市妇联原副主席,《现代家庭》杂志社原社长、总编孙小琪一直关注着《知音》的成长。她说,《知音》的成功,在于它在内容定位和经营管理上的敢领风气之先。

  3万元起家,自负盈亏

  知音传媒集团董事长、《知音》杂志社社长胡勋璧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知音传媒集团下属10刊两报,刊报月发行总量1300余万份,核心产业《知音》杂志现月发行量超过500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5位。2011年收入5.6亿元,实现净利润1亿元。

  然而,27年前,《知音》却是由一间阁楼、3万元开办经费、五六个人的办刊队伍起步的。

  1984年5月,当时大兴机关办经济实体之风,各地妇联都提出了兴办实体的项目。时任湖北省妇联主任的周明觉得,企业不好办,但办一本妇联的杂志,算得上个“实体”,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妇女。

  在省委领导的支持下,杂志的筹办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省妇联领导意识到,只有过硬的主编,才能担负起办好刊物这一重任。于是,她们明察暗访四处选“将”。

  后来长期担任知音集团二把手的雷一大是省妇联机关工作人员,由于是妇联的“一支笔”,他被确定为办刊人员。

  雷一大说,当时他因为给报刊写稿也认识了一些编辑记者,脑子里过了一遍后,想起了《湖北青年》杂志社编辑组组长胡勋璧,他认为胡勋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时年28岁的胡勋璧已经有多年的办刊经验:20岁的时候,他就是武穴市田镇区委的通讯干事;22岁,担任《湖北青年》杂志社驻黄冈地区记者站站长,同时也是共青团黄冈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81年,胡勋璧调到《湖北青年》编辑部工作,随后被提拔为编辑组组长。

  当时的省妇联领导考察发现,胡勋璧不仅有采编经验,还有管理能力。省妇联派出干部跟胡勋璧见面,征求他的意见,当时胡勋璧正好对刊物如何贴近读者、启迪读者充实人生、完善人生有着深入的思考,希望有个平台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梦想。双方一拍即合。

  万事开头难。第一难,难在取刊名。

  当时的刊物几乎都在刊名前加上地域名称。省妇联的干部们在讨论刊名时,建议以《湖北妇女》命名的占绝大多数,最后,以暂定名《湖北妇女》和《家庭内外》向湖北省委宣传部打报告,决定二者选其一。

  “当时我和胡总都不满意,我们觉得刊名要响亮,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未定名之前,广泛向社会征集刊名。”雷一大说,他们跑到邮局、大学、纺织厂征集刊名,最后一共征集来了29个刊名,其中就有“知音”。

  到底哪个做刊名,最后由省妇联领导和筹备人员投票决定,结果,得票第一的是“女性之光”,“知音”排第二。

  胡勋璧和雷一大两人一琢磨,还是觉得“知音”好,首先,中国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武汉汉阳的古琴台。在“知音”故里创办“知音”杂志,再合适不过了。其次,这个刊名也可理解为广大妇女同胞的“知音”,跟办刊宗旨相契合。第三,“女性之光”的刊名会使内容变得狭隘。

  1984年10月,湖北省妇联党组开会,专门研究刊名问题,党组成员对《女性之光》、《知音》、《家庭内外》三个刊名选定哪一个发生严重分歧,在时任省妇联副主任罗玉珍的力主下,选定《知音》作为刊名。

  刊名算是定下来了,事情又突然起了变化。按惯例,只要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办杂志,就会批给人员编制指标以及人头经费和办刊资金。当时正逢财政体制改革,省妇联接到的批复文件却是省财政仅一次性拨给3万元开办经费。杂志社的性质是“企业管理,自负盈亏”,也就是说,必须走市场自己养活自己。面对这个变化,胡勋璧萌生过退意,但他想得更多的是,杂志筹办工作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不能半途而废,对梦想的追求,使他不再犹豫,带着伙伴们继续往前走。

  “清新”却触“高压线”,创刊号险些胎死腹中

  《知音》的方向最终确定为“纪实性”刊物。然而,刊物却差点儿因此胎死腹中。

  这是因为,胡勋璧有心将《知音》作为试验田,改变当时报刊以说教为主、缺少个性的特点,办一本真正符合读者口味的杂志。他们面临财政“断奶”、自负盈亏的压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办刊。

  在创刊号选题上,他们组织了一批婚恋题材的作品,谈论人情人性的话题,还约写了一些案例报道和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文章。

  “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文章必须‘三深入’,即深入生活、深入家庭、深入心灵,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弘扬人情美人性美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选稿主旨。”胡勋璧说。

  在今天看来,这些都无可非议,用雷一大的话说,“这些稿件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现实,能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有股清新之气。”

  然而,这种“清新”在当时却触上了“高压线”。当时,虽然改革开放五六年了,但由于“左”的影响,报刊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还很严重,政治味很浓。而且,当时还有个清除精神污染运动,领域和范围扩大到十分荒唐的地步,连《马克思传》内页因有马克思夫人燕妮袒露肩膀和颈胸的传统欧洲装束的照片,也被视作“黄色书籍”予以没收。

  在《知音》创刊号印刷时,有人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看到了样刊,当即向省委反映创刊号有严重问题。几位老干部还找到领导告状,要求停发创刊号。

  胡勋璧和省妇联领导急了。省妇联领导反复审阅了创刊号全部稿件,认为尽管个别文章、个别标题有些“不合时宜”,但整体导向上是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是好的。

  于是,省妇联领导找到时任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反映问题,钱运录把反映“有问题”的稿件看了以后,也觉得整体上是好的,不能因个别文章的微小问题将一本刊物扼杀在摇篮中,因此,他作出“导向是正确的,边发行边提高”的批示,亲自做工作,让有关部门为《知音》放行,《知音》这才逃过一劫。

  1985年1月,创刊号面世,一时洛阳纸贵。中国期刊界的一颗新星开始闪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4-30 23:13 , Processed in 0.041779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