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路陷桥塌拷问政府公权信用 怡芳

已有 1262 次阅读2012-9-26 16:10 |个人分类:政治| 政府

今年7月至9月,是中国城市公共工程的「黑色季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失灵有关的重大人员死伤事件频频发生,外界对于中国基础设施品质和建设方式的疑虑也在不断增加。
最新引起全国性关注的事件是8月24日哈尔滨一座跨江大桥梁匝道的坍塌。事发当时有4辆大货车坠桥,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坍塌路段是耗资近19亿元人民币的阳明滩大桥工程的一部份。阳明滩大桥是松花江流域最长的跨江大桥,从试运行通车到事故发生时还不到一年。因其建设进度大大提前,还曾一度被夸赞为「中国速度」的代表。
「阴阳路」与「奈何桥」
哈尔滨塌桥这样的恶性事故并非孤案。
从8月9日到8月29日,仅哈尔滨一地就发生了9起路面坍塌事故。除塌桥造成的损失外,另造成二死二伤,两辆车坠坑。
愤怒的舆论将近期各式「天坑事件」统称为「走路死」。网络上广为传播的一则黑色幽默说,「珍惜你在城市的每一个朋友吧,因为他们可能走走就……消失了……」
「走路死」的首轮冲击波发生在更早一些的时候。今年4月初,在作为全国「首善之区」北京的繁华地带,一位女士行走在人行道上时突遇路面坍塌,落入一个由热力管线泄漏所形成的开水坑中,全身严重烫伤,宣告不治。
一边是「阴阳路」,另一边是「奈何桥」。
据内地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起的5年之中,内地共有37座桥梁垮塌(其中13座在建桥梁),共致使182人丧生,177人受伤。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即平均不到两个月就会有一起事故发生。从有案可查的桥梁事故来看,2012年的前个9月就发生了至少8起,为近年来最多。
频繁发生的「魂断烂桥」及「魂断烂路」事件大大了刺激公众神经。其中,哈尔滨大桥坍塌事件被认为是一个典型代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程品质问题,而是一桩具有深远象征意义的社会事件」。
内地专栏作家赵楚在诘问《在哈尔滨塌掉的是什么?》时这样说,「这一次塌桥实际上人们更会自然地追问:中国过去几十年仿佛纸糊的堂皇建设是不是到了倒倒塌塌的时间?从各地公共建筑陆续垮塌到普遍的公权信用连续垮塌,哈尔滨是个标志性时刻。」
把哈尔滨塌桥事件放在内地近年来掀起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更能看出其样本意义。
整个事件中最令公众不满的是当地政府的态度和作为。一家官方媒体的记者在试图查询断裂桥梁施工单位的资讯时被哈尔滨市建委告知:因为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所以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的这段事故桥梁。
不过很快,数家大桥承建方的资料被媒体一一翻出示众。其中三家均为「国」字型大小企业,另一家也是黑龙江省「龙头企业」。
比阳明滩大桥因创造「哈尔滨奇」而申请「鲁班奖」(内地建筑业工程品质的最高荣誉)更为形成反讽的是,昔日关于这座大桥竣工时的正面宣传稿件,事后都成了批评者最有力的武器。
去年中国交通建设监理杂志《决战阳明滩》一文被搜索出来,其中提及,「这是XX监理谘询公司第一次涉足悬索桥监理领域」、「该公司所有人都没有悬索桥监理工作经验」、监理代表「坚持边干边学」……
早前在《哈尔滨日报》上印成黑纸白字的《一座城市发展的「振兴桥」》一文则坐实了「抢工期」的证据。该篇文章原意是要赞颂事故大桥在该省桥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的成绩,「曾经,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队:『你们排的工期不可能完成。』如今,这些『忠告』皆成『浮云』。」文章继续用自豪地口气说,「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路桥建设者自去年以来每天都要面对的『必答题』。」 
阳明滩大桥实现了怎样「不可能的任务」呢?这座大桥全长7.13公里,桥梁总面积27.6万平方米,建设时间却仅为18个月。而根据路桥专家的普遍经验,修建一座跨水域高速公路桥一般需耗时2至5年。
对于这起事故,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的回应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刚投入运行一年就发生断裂坍塌,肯定有问题。」而地方政府及由当地专家组成的调查组给出的初步判断则是,「超载是桥塌主要原因和最直接原因。」
四辆车压垮一座「奇大桥」的事实让后一种辩护委实显得不具说服力。而根据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在一封关于桥梁建设的公开信中所总结的,内地近期频频发生的桥梁事故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建设速度过快,且业内有不少违反市场规则的操作;二是内地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最低限度要求偏低,「先天不足」导致工程品质普遍较差;三是工程长期使用过程中缺乏定期检测和维修,一些事故本可通过及时加固或者修缮避免但没能避免。
深刻反思「中国速度」
「抢时间」、「赶工期」被认为是造成一系列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工程往往「年初启动,年底就开工」。一来设计仓促,容易忽视细节;二来施工周期短,工程品质也不免打折扣。
自去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以来,舆论界对「中国速度」就有了深刻的反思,当时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呼吁是,「中国哟,请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
这段话最近被评论人士更感性地表达为,「中国,你慢慢地走,没什么必须是『时不我待』,也没什么必须『只争朝夕』,没有什么是比民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更高的价值。」
尽管如此,「只争朝夕」仍是今天中国建设的「主旋律」。
为何会如此呢?从施工企业的角度看,赶工期意味更高的劳动强度、更高的施工成本和更大的施工风险,而收益却不成比例。因此工程方很少愿意主动「赶工」。
压力主要来自于政府。有时是节日「献礼」需要,有时全看长官的意志。阳明滩大桥匝道坍塌的例子就比较明显,根据一位知情人士的说法,大桥施工期间,哈市某位领导曾一天一个电话地询问及督促工期。
中国地方普遍患有「速度崇拜」症,这实际折射出的是一种官场心态:好大喜功、追权逐利,对科学规律、对生命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
一系列「地陷桥塌」的事故及事后各种含糊其辞的遮掩真正暴露的正是这种「缺乏敬畏」的冷酷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由「看得见的手」进行的行政干预、招投标违规操作、监督问责不力等等,才是造成内地城市建设乱象的最大摇篮。
而每每被拿来做工程事故「遮羞布」的「车辆超载」其实也经不起推敲。据统计,在过去5年时间发生的桥梁坍塌事故,由于超载而导致的事故超过四成。熟知内地物流情况的人都知道,「乱罚款」、「乱设站卡」、「乱收费」的三座大山是导致运输「越治越超」怪现象的主要原因。简言之就是,物流成本「超载」在先,货车「超载」在后。因此「超载超限」的责任不能全部推诿给运输方──并且还是塌桥事故的受害方。
安全工程没有「捷径」
如上所述,「超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大批现代桥梁和道路设施如此短命的「元凶」另有其主。
归根到底,「桥脆脆」、「路塌塌」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问题,或者说是想不想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的意志问题。
与近两年来「年纪轻轻」就轰然中摧的十几座大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经历风雨仍在服役的老桥。这方面的例子不需要追溯到赵州桥那么远,就拿横跨在宁波奉化江上的灵桥来说,现仍以76岁的高龄作为宁波市主要桥梁为市内交通服务。5年前当地政府曾委托同济大学对该桥进行彻底检查,认为大桥主体结构依然安全。
还有建成44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在日前接受「体检」时也被称为「非常健康」、「再用50年没问题」。该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到今年10月满55周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则是内地公认的「桥坚强」的代表。从其服务至今,共承受过70多次撞击仍安然无虞。最近一次大的撞击发生在去年6月,一艘万吨级船队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当时除在桥墩留下局部擦痕外,并无大恙。
武汉长江大桥稳如盘石的原因,被当时的几位设计师总结为,「设计是前提,细节决定成败。」该桥设计时假想了一种极端环境:两列火车以最高速同向疾驰,在桥中间同时急剎车,而此时,上层公路上同样以最高速度宾士的满桥汽车,也全部同时急剎车,且长江上刮起最大风暴、武汉发生地震,江上还有300吨水平冲力撞击桥墩,大桥仍然安全。
而这种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在许多细节中。譬如去年武汉长江大桥发生撞桥事件后,桥检队得出的报告称,大桥每一颗铆钉都没有松动。这小小的铆钉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大桥坚强的原由,就是一丝不苟的品质把控。
这些老桥的安康健在说明,在政局动荡、条件艰苦、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也可以造出好桥。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中国的桥梁设计、施工水平都没有问题,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责任心、严谨不严谨。
一个公共工程,当成「面子」做,和当成「良心」做,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也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可以这样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程都没有建设捷径,其唯一的道路就是尊重规律、肯投入、不作假。
有「良心」的现代化才是现代化
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最能体现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在现代化的建设热潮中,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守住了自己的「良心」。
以北京在7月21日遭遇的「61年来最大强降雨」为例,这场大雨在一个所谓「国际化大都市」中造成了77人死亡的悲剧,就是因为首都的规划者们忘了一件事:看不见的下水道才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起摩天大楼来,健全的排水系统,使人能放心行走、车辆能放心运动的桥梁马路,更能代表现代化。当然,诸现代化之首,一定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最起码要讲底线、知敬畏。
9月13日,在武汉一处高楼建筑工地又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一载人电梯从30层突然坠落,致19人遇难。遇难者绝大部份是建筑工人,其中有四对夫妇。发生事故的升降梯被揭已超期服役了三个月,舆论称这一事件评论为「城市建设大跃进下的又一道伤疤」。
眼下,中国各地正酝酿新一轮建设热潮,从日前披露的地方版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就可以知晓。加之近日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加速,仅9月初即披露审批通过万亿交通运输项目。不难看出,未来一段时间,「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中国未来发展大棋局中的重要一招。
这一发展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利弊自有评说,这里仅就建设环节要作出的提醒是:「稳增长」必须「重安全」,「重安全」才能「稳民心」。
一系列引起重大经济损失乃至生命代价的教训已经说明,中国不需要「步步惊心」的现代化,中国需要的是能岿立风雨、福泽数代人的现代化。
架起来的不一定能成为丰碑,但倒下去的一定包括民心。轻重权衡,城市的管理者们一定要三思慎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4-29 20:02 , Processed in 0.017907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