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分享此次回国的一大感受:阿里巴巴和上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1: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里巴巴虽然为高管和股东们创造了神话般的财富,但其总体并没有给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额外的增量。它为中国企业提供的示范,是利用海外资金捆绑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快速攫取市场和增长,为中国客户提供最一流的购买及商业活动体验,并因此为股东和团队提供极致的财富收入增长。
这是民营企业利用全球资本开拓中国市场,并由此最大可能创造财富的童话。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很难想象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能对如此增值有参与分享;更不能想象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独自能有如此成就。
跨国资本在中国的攻城掠地,阿里巴巴无疑是最好的市场化案例;那么中国民营和国有资本在海外的市场开拓和增值,可以就此有何借鉴呢?
非常赞同国内一位高参对国企高管们的判断:他们不可能有动力搞研发创新,如果他们的履历考核没有一份长期的“正面清单”,而只是局限于他们的任期。
欧美发达国家是通过最高端人才的市场化,保证这一“正面清单“的效应和落实。
改革开放了30多年的中国,已不可能要求政界尤其是商界精英们有“雷锋”精神,为下一任的辉煌,勒紧裤腰带放弃现在业绩搞投入和研发。
做好一家企业及其国际化,需要企业家精神和长期不懈的创新投入和积累,华为和任正非是一个最佳实践案例,上海的振华港机和管彤贤也曾经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但是这类案例超出任总等生理年龄的可持续,必然要求其管理团队能接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自上而下的国际化。但无疑华为和振华港机等中国在全球的一流企业,还需要对此有创新突破。
像阿里巴巴那样通过全球资本的介入也许会加速这一进程?或至少预防如振华港机在管总离任后的颓势和衰败?
中国自主创新和转型发展获取经济增长,最需要有所突破的就是高端人才的市场化,尤其是体制外国际化人才在体制内的市场化利用,让市场决定这最稀缺的资源配置。这也是过去改革开放30年尚未被开拓利用的机遇。
国企改革的混合制取向,如果想把存量盘活出增量来,最大的杠杆也无非是企业高管的市场化筛选和国际化。即便是华为这类全球一流的中国民营企业,也已面临其管理人才和最高层管理的国际化瓶颈,而不是研发团队和操作层面的国际化制约。
以上海电器甚至上汽为例,它们下一步的国际化和全球范围内的创新领先和增长来源,最好的选项就是通过股权投资,在集团层面对接诸如西门子或美国通用等同行业领军企业。而这类战略意图的达成,其最需要但最欠缺的就是一流的国际化经验和能力,及相关的管理人才。
现在和未来的上海依然立足于全球企业和资本的参与,但上海能孵化得出阿里巴巴这类企业吗?
上海如果想重续过去领军中国诸多行业和产业的辉煌,就必须把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有的放矢地用于产业及龙头企业的振兴,在利用跨国企业推进上海经济国际化方面有创新突破和对中国的引领。
这次在上海,我的老朋友政协李主席请我午餐聊了一次;我非常感慨上海近十年干的都是花钱的事,因此在实体产业大幅落后国内一些地区,更不用去比较全球的一流工业商业城市了。上海最后一个产业增量也就是赚钱项目,应该是我们共同参与规划的临港重工业园区?
孟凡辰2014年9月于巴黎
附;阿里巴巴案例
何处击:马云的空降兵与吴晓波的万能胶
阿里上市,作为自诩跟中国商界知名人士都很热乎的吴晓波老师,当然要剖析一下,这一下,就找了个不错的选题。
吴老师提出一个命题:在2006年的前后,曾有一大批的国际级人才被引入到阿里巴巴。其中有卫哲、吴伟伦、曾鸣、谢文、崔仁辅、黄若、武卫等。这批人除了曾鸣以外,如今已经全部离开阿里巴巴。可以说,这批非常优秀的“空降兵”在阿里巴巴遭遇了“集体阵亡”的命运。
吴晓波对此事的归纳结论是:在根本上体现出的是中西方企业在“用人以忠”还是“用人以能”上存在的巨大差别。
这个“巨大差别”是三条:第一,改革开放至今仍没有办法用制度的方式来解决这些“能人”犯错的可能性。就只能用人以忠。
第二,中国公司目前仍处在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它的风险外延性非常强,也就非常容易出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则不一样,美国每年的GDP增长1.5%到2%。他们的公司每年能够增长5%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这种成长变得匀速化和低速化的情况下,则必须要用人以能、规避风险。
第三,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浸染,讲求的是忠孝文化。而在西方文化里,无论是希腊也好,罗马也好,它们都讲求能人经济,倡导让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发挥。
击哥看完,森森叹服吴老师的能力啊。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里,吴老师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类人,你从表面看,他是自由派的一员,喜欢戳轮胎骂体制,但是体制内的人也不讨厌他,经常请去做讲座;另一方面,他经常对企业指指点点,更从不跪舔某总某董的,但大家依然都很尊敬他乐意为各种活动买单。读者们也经常在朋友圈转贴吴老师的大作,视他为“讲真话楷模”。概括来说,吴老师是政商民三结合德艺双馨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那么他的核心能力在哪?在于一套“万能胶”理论。
如击哥看马云送走“空降兵”的现象,就会一个个分析,比如卫哲,哪里是什么文化排斥,根本就是阿里出了腐败大丑闻盖不过去了,拿他出来顶缸;那几位大卖场出身的所谓国际高管,根本就是能力不行资历行的典型代表,用他们也不算“用人以能”,不用他们也不算“用人以忠”;至于还留在里头那位,商学院教授带垮了雅虎回阿里当“参谋长”,呵呵你懂的。
除了马云,周鸿祎也是极端厌恶海归派和MBA派的,他两人都是属于个人把控企业全部发展规划的人,需要的部下是能执行能苦干的,而空降兵除了善于谈“战略发展”似乎并不擅长什么别的。尤其在阿里这种敢强行拗断支付宝股权协议的企业,似乎真正国际背景的CFO也不辣么好干的。
整个中国互联网界分明洋溢着很浓重的“毛主义”,苏联顾问国际援军,在他们看来,用来挂挂旗号或者提供点资金是极好的,至于干活儿,难道不是还得靠自己人?
事实上,尽管马周他们略有点“反智”的极端,但有一点判断是毫无疑问地正确的,那就是稳定高速发展的企业根本不需要“空降兵”,只有百战不死的老兵才最有名将范,不信你问问GOOGLE、苹果,他们需不需要十七八个空降副总裁?
说回吴老师的“万能胶”理论体系,他的高明就在于,不像击哥那么嘴欠(以他的能力不可能不明白上面这些浅显的话),他提出一个“忠与贤”的对比命题,乖乖,那可是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了。解释这个命题的,正是“万能胶”的三要素,曰制度,曰GDP速度,曰东西方文化差异。
长期看吴老师书的筒子(击哥也是粉丝之一)都明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他总是贴心贴肺地站在商人企业家的一边,哪怕是犯了错误的也带有森森同情,让他们犯错误的,要么是制度没制约(这里不说他们是法盲了),要么是过于追求效率国进民退(这里不说侵吞国资或者强夺支付宝了),要么是儒家文化不如罗马文化分配公平(这里不说美国闹出金融海啸了)。
这样一个框架下,企业家永远有理,政府做了恶人但也是出于历史文化原因,我们粉丝更是看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假如再能哀叹下现代中国人没信仰古代中国人重农抑商等等废话,简直就是一篇完美的朋友圈文章啊!
所以,有志于当一个公知的人们,吴老师真是分分钟教大家做人呢。做人的要点在于,不要学金刚的“怒”,要学观音的“悲”,你们做的不好不是你们不好,是历史文化欠了账,只要多看看希腊罗马就会好。这样的菩萨心肠,真我见犹怜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30 00:13 , Processed in 0.051938 second(s), 22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