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海军转型奥秘 江小舟

已有 1256 次阅读2012-4-15 22:58 |个人分类:军事| 中国海军

中国第一艘航母将于今年国庆日前成军,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序列。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服役,无疑是一件壮国威、壮军威的大事。它是中国海军经过六十余载建设,量的积累后实现质的飞跃,标志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增强,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尤其是核心军事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成军,在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服役,必将加速中国海军由现在的「近海防御」型海军,向「远海防卫、远洋控制」型强大海军的转型,为实现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海权的战略目标,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步。

航母驻泊海南震慑南海

航母正式服役,将首先驻泊海南岛亚龙湾的航母基地。中国军方高层作出这一重大抉择,既有长远的战略考量,更考虑到现实斗争的需要。从长远方面看,为了切实保障中国大陆海上石油运输线的畅通和安全,中国需要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南中国海时刻保持一艘航母存在的能力。而海南岛可作为中国航母编队最佳的前进基地。从现实斗争方面看,在波诡云谲的南中国海,中国的主权屡屡受到他国的侵犯,其主要表现在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航道受威胁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不断加大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的力度,试图以武力与中国在南海形成抗衡之势,幷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不仅使中国海权受到严重威胁,也给中国海上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海上方面,未来发生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中国一贯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和有关国家解决南海争端。但捍卫南海的主权,仅仅靠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口头宣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中国第一艘航母驻泊海南,无疑将终结中国以往面对海上威胁时,鞭长莫及的尴尬局面,有效制止任何对中国海洋权益的侵犯行为,幷确保海上运输线及航道的安全,从而使用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的善良美好愿望,最终成为可能。航母不是定海神针,但不可否认的是,航母是名符其实的「海上利器」,完全能够以威慑对付威胁。

与时俱进的海军战略          

中国人民海军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海军终结了旧中国「有海无防」的屈辱史。但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囿于装备上和发达国家海军装备上的差距等原因,中国海军的实力只能维持「近岸防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核潜艇等主战装备的相继服役,中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审时度势,对海军提出了「近海作战」的战略思想。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上将根据这一战略思想,组织众多军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后,依据中国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的国家战略,首次明确幷提出了中国海军实行「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所谓的「近海防御」的战略,就是中国海军要能在第一岛链有效地遂行战役任务。一旦相关区域有战事发生,海军要能够在近海夺取幷保持制海权。在必要的时间里有效地控制与中国海区相连的重要海上通道,在与中国海区相邻的海区进行作战,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核反击能力。在其后的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军一直奉行「近海防御」的战略指导。这一战略指导对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新世纪后,随外部战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中国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需求,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也随之相应需要拓展。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中国海军必须有所担当,发挥独特的作用。20081226日,中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从海南榆林军港启航。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洋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3年多来,中国海军先后派遣10批次,25艘战舰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送4000余艘国内外船舶从这个海域平安驶过,有51艘被海盗袭击、释放船舶被中国海军护航官兵解救、保护。这一重大军事实践行动,被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去年3月,利比亚国内发生内乱。中国海军正在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的「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又奉命从印度洋驰援地中海,为撤离中国在利比亚被困人员和船舶提供支援和保护,受到了广泛赞誉。

海洋是相通的。中国需要建设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能够履行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现代综合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这支海军必须与时俱进,从近海走向远海,具备足够强大的远海防卫、远洋控制能力,有效地威慑现实和潜在的对手。去年年底,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听取海军党委关于海军力量建设的情况及规划时,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海军转型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海军现代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转型,成为加快中国海军建设速度的助推器。

建立一支航母远洋舰队                  

海军在国际上历来被看作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因为海军的实力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一艘现代化的战舰就是一座海上的高科技城堡。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物质和科技力量,日趋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中国海军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目前已完全具备了研制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常规潜艇、核潜艇和多种型号海军专用飞机的能力,为中国海军转型,建设一支信息化条件下,具有较强「远海防卫、远洋控制能力」的强大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第一艘航母服役,结束了中国无航母的历史,随之而来的将是尽快打造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舰队,使其真正形成战斗力。这支航母远洋舰队,要能将海军现有的各种海上作战平台,通过数码链连接,完美地融合成为一体,形成一个攻防兼备的强大体系,使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合成为一个有力的拳头,大大增长海上打击距离,大大增强海上打击威力。幷以此为突破口,促使中国海军的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以及编制体制都发生质的变革。

中国海军要加速转型,除了尽快打造第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舰队,建造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第三艘航空母舰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型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面舰艇和核潜艇等海上作战平台的力量建设。海上作战平台代表海军主战装备的发展方向,而多用途的驱逐舰、护卫舰则是中国海军在转型中发展的重点。现代驱逐舰具有综合作战能力强、航速高、续航力大、适航性能好、生存能力强,以及用途广等特点。而护卫舰则具有攻防能力较强、机动灵活、可完成多种作战任务、建造和使用费用低等特点。中国海军新一代的驱逐舰、护卫舰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隐身技术和模组化设计,而排水量和武备系统的增加,使驱逐舰、护卫舰作为水面舰艇的骨干力量,在担负多种任务的同时,攻击能力大幅提高。未来中国海军的主力驱逐舰将是正在建设中的万吨级、多功能新型驱逐舰。这款性能大跃升的新一代驱逐舰,具有防空、拦截弹道导弹、反舰、攻陆与反潜的综合功能,更适合进行远洋作战,幷能与新型护卫舰高低档搭配组成远洋舰队。除此以外,中国海军将继续提高岸海衔接的远洋伴随保障能力,建造两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综合补给舰和大型船坞登陆舰,以满足未来航母及其它远洋舰队在远海执行任务和远距离、成建制投送兵力和装备,实施快速、立体、机动登陆作战之需要。

中国海军在加速转型的过程中,潜艇将在亚洲继续保持数量第一,性能领先的优势。而海基战略核力量则将在中国的核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化进程中,中国正在构建北斗天网中5颗定点卫星和30颗高轨卫星,完全能够使中国海军拥有全面一体化的全球信息系统。

人才是海军转型的关键

海军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军种。中国海军要加快推动转型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是关键。中国海军历来重视各类人材的培养和储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上将的提议下,中国海军在广州水面舰艇学院开设了飞行舰长班,从海军航空兵中挑选了9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学习航海和指挥操纵军舰的科目,这实质上就是未雨绸缪,超前培养航空母舰舰长人才。近年来,围绕大型水面舰艇,新型潜艇和战机等一大批新型主战装备列装的需要,海军各舰队大力加强关键岗位人材的超前培养,开办了多个大型舰艇军事指挥班,核潜艇艇长改训班等专门班次。幷组织上千名技术骨干到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跟研、跟试、跟建,为新装备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指挥员和技术骨干。为了培养新兴专业人材,中国海军还采取开展和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数十所国内知名高校签订协作培养海军人才的协定,选送人才去国外留学深造,以及改装培训等多种措施,使特殊人才的培养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有力保障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和新型潜艇等新装备如期试验和训练。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战,是诸兵种的联合作战。中国海军十分注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联合战役指挥、军兵种交叉知识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联合训练,联合演习形成了机制。而实战化远洋训练已在中国海军的主战部队成为常态。去年6月和11月,中国海军的两支舰艇编队驶过宫古水道,开赴浩瀚的太平洋,进行带有战术背景的远洋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舰艇编队远海作战的技战术水平。如今,在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部队,博士、硕士舰艇长比比皆是,已形成了群体,而留学生士官和专家型士官则已成为中国海军一线主战舰艇部队的脊梁。

中国不会谋求海上霸权

中国海军加快推进转型建设,举世瞩目。美国、日本等传统的海上强国,尤为关注中国海军的转型。西方的一些观察家,也纷纷对与时俱进的中国海军战略说三道四,提出质疑。还有些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敌意的人,甚至将中国海军的转型解读为:中国此举的目标是为了未来谋求海上霸权等等。所有这些奇谈怪论,实质都是对中国海军转型的误解。中国早已昭告世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海军的转型幷不意味中国海军防御性战略的改变。也就是说,中国海军今后无论发展到何种规模,何种程度,其战略的防御性的性质不会改变。中国不会建设像美国那样全球化的进攻型海军,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不会谋求海上霸权。中国海军宣导的是「和谐海洋」的新理念。中国海军的战略任务依然是: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海上局部战争,遏制和防御敌人可能来自海上的侵略,为中国和平崛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为中国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提供有力支撑。

海军是一个耗费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的军种。进入新世纪后,国际间以争夺资源和战略利益为核心的海上权益斗争日益尖锐、复杂。世界上的海洋国家纷纷重新审视,修订新世纪海军发展的规划。英国的一位防务专家提出在国防建设中,构建大海军的新概念。他认为,所谓大海军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技术化程度较高,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其次具备有效的海上控制能力,在战争中可以打赢相对弱小的对手;三是拥有「海域禁入」的能力,可完成区域性海洋控制任务,有效威慑强大对手等。而中国海军要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方面内涵,实现由「近海防御」型海军向「远海防卫,远洋控制」型海军的根本转变,任重而道远。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3 15:03 , Processed in 0.068315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