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人物 查看内容

傅昌兴:从“弹棉郎”到“功勋浙商”

2011-9-5 11:47| 发布者: faneuro4| 查看: 1113| 评论: 0|来自: 永嘉网

摘要: 人物名片:傅昌兴,1960年4月出生,永嘉石染人。西部开发功勋浙商,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公安厅第一批15名特邀监督员之一,云南省浙江商会党委副书记兼第一党总支书记、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永嘉商会名誉会长。云 ...
       人物名片:傅昌兴,1960年4月出生,永嘉石染人。西部开发功勋浙商,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公安厅第一批15名特邀监督员之一,云南省浙江商会党委副书记兼第一党总支书记、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永嘉商会名誉会长。云南昌兴被服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雄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威市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乾升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他乡初见傅昌兴,给人感觉是:热忱而又谦和,朴实而又儒雅。

 

  走进他的办公室,最抢眼的是挂满四壁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块块牌匾,以及摆满橱窗的一张张荣誉证书和一枚枚徽章,这满屋子的荣誉和答谢,是这个最初从走街弹棉到后来成长为名牌企业引航者的最好写照。

 

  白手起家 三次跨越

 

  傅昌兴谈起20多年来在异乡土地上的创业往事,不禁让人感到心酸和艰辛,且心潮澎湃。

 

  1988年,傅昌兴背负着债务,带着出去闯一番事业的决心走出了老家,来到了云南,人生地疏,无亲无故,一晃是一年,从家里带来的微薄资金也随着各种失败而渐渐耗尽,但还是没有什么活儿可以着落。傅昌兴说,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为一日三餐而发愁,找遍全身,口袋里也只有一角八分钱。但这种悲凉之低谷,却更能磨砺傅昌兴追梦的恒心。

 

  当时,在一名弹棉花老乡帮助下,傅昌兴借来了一套弹棉絮工具,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弹棉被。当时没有店面也没有资金,连买棉纱的钱都没有。为了买棉纱,为了生计,他曾经将唯一值钱的双狮牌三星手表拿去当过,又赎回,来回三次,拿着当来的钱去买棉纱,就这样勉强维持生计,也正因为他昼夜穿梭游走大街小巷,刻苦学习和实践,才成为一个弹棉高手。

 

  几经周折,傅昌兴积攒到800元钱,于是,他开始租店经营,慢慢地随着来定制和翻新棉絮的人逐渐增多,他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从接幼儿园棉絮加工,到挺进经营服务大中专院校,傅昌兴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这离不开他良好的口碑和过硬的质量。

 

  2001年昆明市西山区被服厂改制为云南昌兴被服有限公司,并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定为重点扶持民营企业。随后,该公司又被核定为免检企业和云南首批高校《准入证》企业,谁都不会想到走街串巷的弹棉“叫卖客”会发展成为云南、贵州两省30多所大中专院校、医院、福利机构等部门的定点生产供货单位。

 

  心系两地 情注教育

 

  在云南时,记者听到有很多人称傅昌兴为“教育局局长”。原来那是因为富裕后的傅昌兴,并没有忘本,他感谢各类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他也用爱心回报学校。一次他到云南师范大学洽谈供货业务,无意中了解到有一批莘莘学子,一朝登榜踏进高等学府后,面临的不仅是满心欢悦,还带着囊中羞涩的心酸,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艰辛历程,傅昌兴的心被触动了,他深深地理解这群学子的无奈与苦楚,便责无旁贷地给他们送温暖。也由此开始,他便伸出无私援助之手,用爱心情注教育。10多年来,他先后向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捐赠棉被及生活用品,每年累计捐赠价值50余万元。

 

  傅昌兴不仅向学校捐赠,还向社会捐赠。1998年,云南丽江发生地震,傅昌兴没有忘记是云南这方热土造就了他的成功,他主动揖赠棉被、枕头,约合两万余元。《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他献爱心的事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云南电视台为他的事迹,制作和播出了半个小时的《周末夜话》专题电视节目。

 

  傅昌兴说:“我是喝楠溪江的水长大的,能听到老家的方言和腔调,心中不由得会多了三分亲。”所以他更没有忘记养育他的老家,每年过年回老家都会看望少年朋友,慰问一些困难户,得知老家和平村修路资金不够,他毫不犹豫地捐助50万元,并对乡亲们说,不够再支持。在云南,老乡遇到问题都会上门找他帮忙,他总是乐于助人,不会推辞。

 

  打造“民牌” 铸就辉煌

 

  傅昌兴,有人形容他是一本书,一本“活教材”,他的一言一行都留给人无穷的启迪和思考,激励着人务实前行。形容地一点也不为过,他就是这样尽心尽力把自己的“昌兴”品牌打造成老百姓喜欢的“民牌”。

 

  在云南浙江籍工商界企业中,名家众多,但他却是浙商茫茫人海里唯一的省级劳动模范和30名“西部功勋浙商”之一。他拥有太多的头衔,但却不为盛名所累。他依然如故,始终坚持着“昌兴”人“重质量、讲信誉、守合同、重信用、情系教育、扶贫济困”的服务宗旨,也本着永无止境的努力,使“昌兴”牌在云贵两省扎下了深深的根。

 

  虽然曾经棉絮翻飞和走街串巷的日子已经过去甚远,但傅昌兴总是记得,自己还是个弹棉人,他还是经常去被服加工现场检查,他说:“弹棉使他发家成长,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也温暖了整个人生,所以这一老本行,绝不会丢掉。”不变的是弹棉之业,变的是他已经涉足了农贸市场、房地产等其他行业,也使企业稳定发展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临走时,傅昌兴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金色名片”,是他的一位友人特地为他用金属打造的名片,上面还是那么多的头衔,还是那么多的身份。但我们深深觉得,依然不变的将是“昌兴”这个牌子;是他豪爽义气为人的牌子;是他义不容辞奉献的牌子;是他带领“昌兴”人飞黄腾达的牌子。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7-6 06:27 , Processed in 0.022136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