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古人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以月来寄托深情。作为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我们在吃月饼、话团圆之时,又该如何体现中秋节的现代文化味道呢?
笔者认为,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资源之一,体现着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与情思模式,为此,我们要努力让它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时俱进地传承延续下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传统民俗节日也需要有创新的理念与创新的过法。在社会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家庭团聚、海内外亲属共祝团圆之外,还应该是创新市民文化活动、涤荡心灵的时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赏月作为节日的重要习俗,历代诗人都留有咏月的佳句。现在,许多地方仍通过举行市民赏月、中秋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将古人中秋思古幽情和现代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相结合,以诗歌为桥梁,营造良好的社会同庆的氛围。而我县则结合侨乡实际,于去年中秋节隆重举行了“青田月·中国心”2010中秋晚会,以晚会为平台,全球50多个侨团的300名华侨共赏一轮明月,齐叙亲情乡情。而今年,中国青田网又组织发起了“心向明月 共绘圆满”——中秋节户外活动,为网友们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减除萦绕于心的思乡情怀。举办此类过中秋的活动,创新且有意义,都是我们乐于看见的。
传统历久而弥坚,因包容而日新、绵延而不息。中秋佳节理应在当代文化大发展中涵盖更多的意义,散发更强的节日“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