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河边上会昌湖公园一角。(金欢容 摄)
2011年9月1日是《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一周年,这一年间,温瑞塘河都发生了哪些变化?8月30日,记者在走访市区部分河道时发现,一年来,塘河两岸违建少了,绿道多了,污染少了,水质好了,破坏少了,保护多了……据最新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高锰酸盐、氨氮等几大重要附体于塘河的指标,均呈现持续下降。在法律“护身符”的呵护下,“母亲河”正渐渐重焕生机。
去年1月1日,《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使塘河保护正式进入法律程序,为塘河整治的持续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后,市政府为加强温瑞塘河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制定并审议通过《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并于去年9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
管理规范水清岸绿
根据《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政府成立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作为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全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同时,在职责与分工上,规划、环保、水利、农业、城管执法等七部门共同分工、共护塘河,确保任何涉河行为都能找到相应的责任单位和主体,使保护与管理的程序更加规范化。鹿城、龙湾、瓯海三区都相应成立塘河管委会,兼顾建设和保护职能,同时明确镇街治河职责,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治河格局。
在此基础上,塘河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今年,市政府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温瑞塘河截污纳管大会战,计划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温瑞塘河沿岸30个片区合计32平方公里截污纳管建设任务,确保整治区内生活和生产污水纳管达标排放。截至8月30日,已有23个片区进场施工,投资额达1.3亿元。黑臭河道的消除是群众对塘河综合整治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的重要标志。据了解,经过沿岸片区污水管网整改、清淤、生态修复、调水保洁、驳坎绿化等综合措施,目前中心城区20条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护河有了法律保障
过去,往河里丢垃圾倒泥浆,顶多只是一种破坏行为,如今则上升至违法层面。法律保障,维护了塘河保护与管理的严肃性。结合温州实际,新出台的《办法》明令禁止向塘河水域和两侧保护区排放、倾倒建筑泥浆。据此,市城管执法部门去年立案查处泥浆违法入河案件37起。
依托法律依据,这一年来,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严厉打击违法填占河道、污水垃圾入河、泥浆入河、涉河违法搭建等行为,逐渐恢复母亲河的美丽容颜。市住建部门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维养工作,保证排水设施的完好率。市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绿箭1号”行动,对电镀、造纸、五金加工等用水量大且存在水污染隐患的企业污水排放,进行突击检查,着重查处污水偷漏排入河行为。市城管执法局除采取多项措施严管建筑泥浆入河外,还进一步加强餐饮企业偷排污水入河执法管理。
护河意识深入民心
悠悠塘河,共有1048条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河道。根据河道位置和特点分为骨干河道、重要河道和一般河道三个等级,其中骨干河道3条,重要河道103条,一般河道942条。《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专门设立了塘河保护区。范围包括骨干河道水域、城市和镇建成区河道水域和沿岸保护管理的陆地。河道沿岸保护范围分别为骨干河道沿岸每侧不少于50米、重要河道沿岸每侧不少于15米、一般河道沿岸每侧不少于8米。
河道保护管理范围用于水域保护和绿地景观等建设,不得兴建污染水环境、破坏水景观的建设项目。由此,沿河各企业纷纷响应“两拆两绿”行动,主动拆除沿河违建,植树造绿。在先后完成沿河第一批126家和第二批205家“两拆两绿”任务基础上,6月开始全面拓展市区建成区沿河“两拆两绿”工作,计划用5个月时间拆除沿河所有违法建筑物。据统计,从6月1日至8月30日,拆除沿河违建2358处共69万平方米,拆除沿河围墙134处共18430米。建成了会昌河D1段公园、塘河南白象休闲公园等,在鹿城区官渡河、会昌河(吴桥—民主桥)、蛟尾堡河、蒲州河,龙湾区十字北河、蒲州河,瓯海区十八湾河、娄桥河等河岸初步形成连点成线的绿化景观效果。
义务护河队、“河长制”、塘河环境与文化促进会……塘河保护与管理被赋予法律保障后,各方民间智慧、民间资金、民间力量也加入其中,形成全民护河的和谐氛围。 (记者 缪小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