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青田 查看内容

杨忠贵:为“伊”憔悴终不悔

2011-5-9 15:03| 发布者: faneuro4| 查看: 836|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田网

摘要: 从瓯江小域到西子湖畔,到底有多远?杨忠贵的答案是,两点化作一股情结,无间。有一种情怀无论走到哪儿,都割舍不掉,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在心头越来越醇香,如同一坛好酒散发着迷人的醉香。 杨忠贵,青田鹤城镇 ...

       从瓯江小域到西子湖畔,到底有多远?杨忠贵的答案是,两点化作一股情结,无间。有一种情怀无论走到哪儿,都割舍不掉,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在心头越来越醇香,如同一坛好酒散发着迷人的醉香。

 

    杨忠贵,青田鹤城镇人,十年前通过竞聘考试从青田来到杭州,担任我国著名的影视娱乐杂志——大众电视社副社长,现为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副处级调研员兼工会主席。在我县曾担任过县委宣传部、青田侨乡报、县广电局的相关职务,在1994年——2002年间连任两届青田县作协主席。

 

    杨忠贵是一位有着浓郁文学情节的人,迄今发表了不少作品,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可以说,他辛勤培养的文学之树硕果累累。就在写作之前,笔者阅读了很多他写的人物通讯,篇篇传神,字字如金。面对着这样一位颇有文学成就的长者、资深媒体人,而且又是我们侨报最初的创始人之一,笔者提笔写这篇人物通讯时,一时之间竟也不敢下笔。在翻阅采访笔记后,在拨开层层迷雾重新领略他那执着一生的文学情节时,心中才豁然开朗起来。

 

    杨忠贵说,我这一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历练,都是为了我的文学梦。

 

    “我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的祖父,他社会阅历丰富,我的幼年是在他的许许多多精彩故事中度过的。”杨忠贵如是说。在文革不正常的年代里,他在祖父的引导下,认读了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小小孩童满嘴已会“之乎者也”。

 

    中学时代,杨忠贵就开始接触古典名著,如《东周列国记》、《搜神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都有所涉猎,还有“十大古典悲剧”、“十大古典戏剧”,他也找机会翻阅过。大学三年,更是一头扎进古典文学的书堆里,古典诗文能背的就有数百首(篇什)。

 

    大学毕业后,“当时,曾做过古典文学梦,希望一辈子能在书斋里从事古籍研究,天天与繁体字打交道,做学问。”这个时期,也是杨忠贵文学上的第一个多产期,先后在学报上发表过《刚健雄浑 古直悲凉——刘基言志、感时诗作艺术风格刍议》、《生活·性格·词风——李清照词风形成探微》、《李贺〈李凭箜篌引〉别解》、《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意境浅析》等古典诗词方面的论文,受到了好评。

 

    或许命中有些东西就是注定的。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杨忠贵研究古典文学的初衷。他的一篇刘基诗论在母校《丽水师专学报》上发表后,主编胡一华教授专门找到他并对他说,你在基层工作,时间少,资料缺,信息不灵,对做学问很不利;以你的文字功底,完全可以搞创作,基层生活丰富啊!当时,杨忠贵似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忽感眼前一亮,之后逐渐走上了地域特色文化创作之路,因为他坚信:越是地域性的,就越有民族性,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有世界性。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曾在其文集《远上寒山》中作序盛赞:(杨忠贵)这种全球性的观念非常可贵。

 

    在已走过的人生中,文集《远上寒山》的出版是其不得不说的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远山寒山》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分电影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人物速写、媒体集锦、艺坛论丛、名作欣赏、文学述评等八个章节,洋洋洒洒40余万字,所有的作品都是在青田创作而成。

 

    有很多人都说杨忠贵是青田石雕的代言人,是青田文人中介入石雕文化最深入、最成功者之一。他在青田特色文化石雕、华侨题材创作上的确取得了不少成果,对此也有很多感悟。

 

    “生活是个万花筒,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只要带一双眼睛,随时留意身边的人与事,许多生活化的东西完全可以孕化成艺术的东西。”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杨忠贵将自己在青田的所见所闻、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开始了报告文学的创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杨忠贵的报告文学《千里寻美为伊醉》(原名《青田奇石神工录》),于1989年秋参加《光明日报》举办的建国四十周年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文学征文,获得副刊发表,并入选《华夏之光》一书。该篇文章后来又被浙江省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委员会审定,编入丽水地区初中《语文》乡土教材使用至今;《让微笑擦去泪花》、《儒家商子》、《东西方走来走去》、《括苍山之魂》等十来篇报告文学在各地文学杂志上发表;纪实文学《海外风云录》还在《温州侨乡报》上连载。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不少的散文,尤其是人物特写类和随笔,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片赞誉。

 

    2000年秋,杨忠贵根据长年的累积,创作了电影小说《东方残月》,该作品讲述的是俄罗斯姑娘依兰因爱好东方中国文化而喜好东方石雕艺术,由喜爱青田石雕艺术而爱上了青田石雕艺人,从而引发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交融和抵触的故事,揭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人性和人的生存意识的不同理解。

 

    后来,小说《东方残月》被中央新影上海影视制作中心导演邵奇看上,他觉得这个本子很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张力,适合电影艺术表演。2007年夏,杨忠贵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电影小说《东方残月》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参加由浙江省广电局、省文联、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浙江省电影文学剧本“凤凰奖”评选,该作在全国十几个省市153部应征作品中经评委专家遴选、初评、复评、终评四轮严格的评选,最终获得最佳剧作提名奖。2006年,《东方残月》(又名《石头夫人》)报国家广电总局立项备案,并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生产。目前已由好莱坞影视公司亚洲影视部投资拍摄发行。

 

    如今,在经过长久的积累和酝酿后,杨忠贵为人生规划又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以描写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贱民》三部曲(《贱民》、《草民》、《鼠民》)已构建基本框架。记者看过三部曲的内容简介,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故事、悲悯的情怀,让人震撼不已。据作者透露,《贱民》三部曲,每部计划写三十万字,煌煌近百万的鸿篇巨帙,可能要耗时十年才能完成。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看他始终不会说一个“悔”字。

 

    二十年来,杨忠贵从人文的角度审视浙南一带的乡土风情和文化现象,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如今又生活在杭州这个历史文化沉淀浓厚、人文气息浓烈的大环境里。杨忠贵说:“我会抱着一种淡淡的怀恋之情去回顾浙南的生活,会静下心来慢慢梳理它,并以适当的形式去叙述它,提升它,从而创作出更富有表现力、更具有艺术品位的文学作品来。我会十分珍惜浙南的生活,因为它是我的生命之源,创作之源。”

 

    从浙南小城青田到大都市杭州,从意气风发的学生到走上“仕”途的媒体管理者,无论路有多远,时间有多久,杨忠贵没有“移情”别恋,只为文学,醉心不已。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4-30 19:04 , Processed in 0.027245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