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临危受命,挑起民族产业重担,扛起丝绸产业大旗,而今,传承创新,一袭青花瓷服装带着中国丝绸艺术的至高水准艳惊全球,今天又以全新理念打造丝绸会馆,将丝绸运用到家装、家居等更广泛的领域。万事利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屠红燕一直在思索:民族工业的传承与创新,内在驱动力在何方?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屠红燕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的时代,只有以全球化的视野去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将新商业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创业创新的动力,民族工业才能华丽转型。
速度的提升,
促使文明的变迁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期,蒸汽机的出现,始现工业文明的曙光。基于商业交易,进而出现了近代的商业文明。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时代。屠红燕说,正是由于速度的提升,促使各种文明不断发生变迁,其内涵不断扩大、修正和丰富。
经济活动繁复多变,但归根到底,屠红燕说,企业家要解决“怎么赚钱”、“怎么花钱”两个问题。在建设新商业文明的过程中,企业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围绕自己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要在法制的环境下,透明、环保地赚钱;要学会分享,要将利益相关者成为利益分享的群体;要勇担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企业员工。
历史赋予民族工业
传承的责任
屠红燕倾力传承的万事利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古老和现代的旅途,是一条通往丝绸品质和艺术深层之路。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距今4700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
“35年来,万事利在做着传承与复兴丝绸文化密切相关的事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屠红燕说。她希望通过丝绸文化的传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丝绸文化,让丝绸这一中华国粹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如今清华大学万事利丝绸文化与艺术研究院已经成立,全国第一家形象店在杭州万象城开幕。屠红燕说:“一定要把中国的丝绸工艺、技术传承下去,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创新让民族工业华丽转型
如果一味地以传统方式将传承之路走下去,那必将是走不稳,更是走不远的。屠红燕认为,要将新商业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创业创新的动力,民族工业才能华丽转型。
作为时尚女性的屠红燕不希望别人对丝绸的认识只停留在传统的古代风情里,而应该更多地融入到现代时尚风情中去。“过去我们主要制造丝绸面料,如今,我们把丝绸变成文化产品,制作成丝绸礼品、制造出环保家装材料等等,尝试着把丝绸的外延不断拓宽。”屠红燕说。万事利坚守丝绸文化但并不守旧,紧紧抓住“时尚”这个概念,聘请了走在国际前沿的香港设计团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万事利产品当中,形成了新一代万事利丝绸文化的独特设计风格。“我们期待,中国丝绸,这一东方艺术之花在新商业文明进程中传承创新,持续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