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人物 查看内容

林三渔:情系桑梓 心恋故土

2011-8-22 18:49| 发布者: faneuro4| 查看: 1111|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田网

摘要: “赤子恋故土、千里情深;丹心报国恩,一片诚意”。这是家乡人民赞扬林三渔爱国爱乡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由于林三渔家境贫寒,少年失学。1918年,年仅1 ...
 

      “赤子恋故土、千里情深;丹心报国恩,一片诚意”。这是家乡人民赞扬林三渔爱国爱乡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由于林三渔家境贫寒,少年失学。1918年,年仅17岁的他便和同乡一同去了日本。由于没有文化,没一技之长,他只能靠挑煤、扛铁板、打杂工为生。后来到皮革作坊做工,稍积累一些钱开了一家小餐馆,经营中华料理餐馆和游乐场。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最终发展成为华侨实业家。 

 

       尝尽了没有知识的苦头,林三渔决定关注投资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在1961年受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之际,将他的第一笔助学款捐给了青田华侨中学用于办学经费。自1961年—1981年,他还先后资助了上海、温州、丽水及青田等地城乡的大、中、小学达10余所。每一笔助学款都是他一日元一日元地积攒起来的,每一笔助学款都凝聚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1986年,林三渔回国时,亲友的一句话提醒了他:“捐钱盖楼建校的工程浩大,等到落成时也要个一年半载的,何不设立一个助学奖学金,既可以达成自己捐资兴学的赤子之心,也可以激励更多的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经过缜密的思考,林三渔决定捐资助学,在温州大学、丽水师专、青田中学等校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开启了“林三渔振兴中华”奖学金。林三渔还曾对青田中学的莘莘学子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要爱国,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把国家建设好。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要先国后家,先公后私,国家强,百姓荣。中国强大了,中国人在世界上背脊骨才能挺得直,挺得硬,才不会被人欺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1987年的4月,林三渔虽已身患重病,但仍作第40次回国之行,10月份,在去世的前一个月,他还抱病前往青田、温州给莘莘学子颁发“振兴中华”奖(教)学金。 在回日本的上海虹桥机场上,林三渔说了这样一句话:“过不了多久,最多再过三个月我就回来了。”简短的一句话却透露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然而这一次他却没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回来了。他在死前还告诉他的子女,他要把自己在东京住的房子变卖,将自己最后一笔财产捐献给中国,为北京等地办教育,为祖国再办一件好事。 

 

      记者了解到,林三渔从1961年—1987年向国内有关地方无私捐资总计人民币达200多万元 (1987年价)。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的简朴,一生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美德。他在东京家里的卧室仅有16平方米,简单的摆设。平日上下班骑自行车,一套西装穿了二三十年,有的还有补丁。 

 

       在林三渔的那种无私捐助精神的影响下,许多青田籍海外华侨也纷纷回国捐资兴学。例如1988年旅意青田侨胞孙明权、陈玉华夫妇捐资20万美金在青田设立了“孙明权、陈玉华育才奖学金”;1996年旅美侨胞邱伯庄四兄弟以2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邱氏兄弟奖学金”等。而那些受到过林三渔以及其他海外华侨资助的学子们也不负重望,发愤图强成为国家的栋梁、海外各界的精英、企业界的老板、家乡的建设者。

 
       林三渔把自己一生的辛勤积蓄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和家乡父老,没有为子女留下任何资金,把财产捐助在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上,成为侨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4-30 14:38 , Processed in 0.020428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