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温州 查看内容

温州洞头县天后宫(妈祖庙)

2011-5-8 08:53| 发布者: 戴向华| 查看: 1902| 评论: 0|来自: 原载《洞头文史资料》第3辑

摘要:   洞头县虽小,但天后宫(妈祖庙)有8间,分布在霓屿、元觉、北沙、东屏、大瞿、大门等岛屿。   顶廊天妃宫洞头县霓屿乡顶廊村   沙角天后宫洞头县元觉乡沙角村(沙龙路8号,状元大桥西侧旁)   小北岙天后宫 ...
  

  洞头县虽小,但天后宫(妈祖庙)有8间,分布在霓屿、元觉、北沙、东屏、大瞿、大门等岛屿。

 

  顶廊天妃宫 洞头县霓屿乡顶廊村


  沙角天后宫 洞头县元觉乡沙角村(沙龙路8号,状元大桥西侧旁)


  小北岙天后宫 洞头县元觉乡小北岙村(环海路332)


  东沙天后宮 洞头县北沙乡东沙村


  后垄妈祖宫  洞头县东屏镇中仑村


  大瞿岛天后宫 洞头县大瞿岛


  小门山天后宫 洞头县大门镇小门山


  观音礁天后宫  洞头县大门镇观音礁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天后宫,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郎官巷,为清绥安会馆附属建筑,祀天后妈祖,临街辟三门,墙额造型独特。内有戏台、藻井,木构件雕刻精美。郎官巷西接大小水流湾,内河与闽江相通,是早期水上交通道口。天后宫成为三坊七巷历史地理位置变迁的标志性建筑。(预计20106月完工)

 

灰飞烟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松阳县妈祖文化,日前在松阳县西屏镇下阜头天后宫残址内已经大部修复。

 

松阳县的妈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个历史上仅仅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小县城就建有上、下两处天后宫。上天后宫由于西屏一小学校的扩建,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现已荡然无存。下天后宫曾经被一些人侵占并摧残得不成样子,粪桶、猪圈比比皆是。残存的建筑也是破烂不堪的极少的一部分。

 

如今,修复后的天后宫是村民平日聚会的场所,村民藉由妈祖维系彼此之间的情感,将天后宫重新修复是一件明智的决定!

 

天妃宫:位天衢州市区天皇巷18号(新河沿路上,县西街与衢江路之间)。为清代建筑。

 

 

  据《衢县志》记载,原有老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在县治西(正义坊)朝京门之角。清嘉庆年间,闽商重建天后宫于天皇巷,自为福建会馆。天妃宫,座东朝西,现有面积663.3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二明室,有南北二台门,大门券顶,上有天妃宫石匾。大门内即前殿,再进为院,院南北有厢楼,院内石板铺地,中间有道通向正殿,正殿后第三进已拆去。大门对面有照壁一堵。该殿梁架上终年无蜘蛛网,以为一迷。2001年市文物部门对天妃宫予以修复,并在前殿重建古戏台。该建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原名林默娘(960—987),是一千多年前生活在福建蒲田湄州湾的一位民间女子。相传她聪明、勇敢、善良,能预报气象变化,有驱邪治病和泅水航海的本领。她常在惊祷骇浪中救助遇难船舶,因而极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宋雍熙四年(987)重阳节,她登上湄州峰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人们传说她升天成了神仙.就在她飞升的地方立祠奉祀,称为通贤神女。宋微宗宣和五年(1123),下诏赐给神女祠以顺济庙额,绍兴二十六年(1156)灵惠夫人,绍熙二年(1191)改封灵惠妃,庆元四年(1198),加助顺号,至嘉熙三年(1239),封为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元朝天历二年(1329),晋封天妃。清康熙十年(1670),泉州人施琅以妈祖显圣助阵,奏请进封天后,庙遂你天后官



  洞头地处闽浙海域之交,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南来北往的船舶都要经过洞头,福建泉州、蒲田等地的海漕船.常在洞头各港口停泊,从而也将海上神女传到洞头。明洪武十八年(1385),朝廷为了抵御倭寇,令洞头人内迁,而虚其地。到清康熙年间.近300年,洞头处于倭寇作乱,海盗横行的战乱年代,几乎无人居住。故宋、元时期的古迹早已倒塌,海上神女宙也无从查考。明代刘基在《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中载:“……妖蜃之市.悉贴妥如平地,皆归功天纪。故薄海州群,莫不有天纪庙。岁遣使致祭,祀礼极虔。而风舶之往来,咸寄命于伸,即有变怪.风恶、涛疾,呼神乞灵,有若火桅墙间,其光辉辉然,舟立自定。由是海邦之人.莫不知尊天纪。在此,言虽及台州,但也能窥见沿海及洞头一斑。

  洞头现存的天后宫都是清乾隆之后的建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九致祭,由首事(头家)组织,行三跪九叩礼。



  东沙村天后宫座落在东沙村东面的岙内,面向东沙港,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木构建筑。清乾隆年间建大殿,面阔112米,三开间,总进深为186米,依次为山门、天井、两廊、月台、佛殿;大殿前建有戏台,台顶系八角藻井结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是洞头现存天后宫中最精致的一座。

 

 

清乾隆年间,国家兴盛,海运发达。东沙港里停泊着来自福建沿海各地的舟船,或张网,或运输,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时有惠安县渔民在东沙港置网生产,船上请来一尊湄州妈祖樟木雕神像,手、足和身体之间用关节插连。来东沙时,他们迎神像上岙内祷拜,回去时.他们又接妈祖下船返乡。当他们接神像上船时,不知何故,神像的手足掉了下来。当时海滩上有东沙村、双垅村二垅、柴岙村水头岩的渔民在场,他们见状都围了过来,向惠安渔民说:妈祖不想回去了,这里风光好,喜欢住在此地,就把神像送给我们吧!”惠安渔民因掉落神像手足,也耽心对自己不利.就口答应了。东沙渔民抢先抱去神像的身体部分,水头岩人随后拿去神像的双脚,二垅人拿到神像的双手,各村争着要在自己岙里建庙。惠安渔民说:大家还是把神像搭好,就在原来的位置建一座庙吧。大家欣然同意,组成建庙首事,分头集资,又请惠安渔民帮助,从湄州运来条石,从惠安请来老司,按惠安妈祖庙的风格建造。



  妈祖庙竣工后,首事人选就从原来拿到神像的村岙人接任,年复一年,此俗一直延续至今。首事人是:东沙村过沟东四名,过沟西三名,东沙后一名,吕厝吕姓一名,山后一名,妈祖宫一名,妈祖宫顶一名,柴岙村水头岩二名,双垅村二垅二名。总共十六名,负责每年致祭。妈祖宫经过200年的风风雨雨,到民国十八年(1929),一次台风.掀掉戏台翼角上的简瓦,大殿的山门也毁坏了。东沙人清未秀才陈继虞发起修庙倡议,渔行、渔船出资,请来北沙彭青茶老司负责主修,在大殿山前加建四条石柱,在戏台两旁和台后加盖了楼廊。为方便东沙至大王殿的通行,廊楼下开两扇拱门。



  妈祖庙修建完成之后,陈继虞亲笔写了楹联:



  圣迹溯湄洲,蒙雨调风颐之佑,三千里舳舻长古香烟留弗替;



  母仪瞻东谷,自乾道嘉咸而后,二百年俎豆至今庙貌喜重新。



  两旁的楹联由区人洪江部撰写:



  靖妖氛采海国懿德配天;



  若福泽于人间毋仪称后。



  妈祖庙修建50余年来香火不断,尤以渔民奉祀为最,不少过境的台湾渔民也前来祭拜。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对妈祖庙的保护,198610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组织董事会加以保护管理。1987年修缮了大殿。1990年,庙遭5号台风破坏,省文物局拨专款一万元,县、乡政府和群众也都出资,于199110月,在宫外建造防护堤;19911月动工修缮戏台、两廊,当年4月竣工。不久.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妈祖诞辰纪念日之际,各界人士上千人参加了庆典。今天,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两岸交流的频繁,妈祖庙的保护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1 02:04 , Processed in 0.015628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