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特约娱评人 钱德勒 陈奕迅有一首金曲《淘汰》,是这样说的:也许是你怕了,我们的回忆没有皱褶,你却用离开烫下句点。这句话几乎可以为刚刚爆出“欺诈丑闻”的歌手张咪作结。案件一如既往,不落俗套地陷入“罗生门”,各有说辞,新闻报道里张咪神秘消失的护照和寓所里全部被搬开的全部家具,更加为这一场勉强在夏末冲上头条的无聊官非增添了乏味的细节。 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中国流行音乐曾经风生水起的90新生代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全部垮掉了。张咪的丑闻不过是另一穴的“墓志铭”。我知道的,并不只她一个。 从1990年开始,国风渐暖,内地的流行乐坛有一批新生代歌手挣扎着从歌舞团、文工团的体制内崭露头角,他们一边参加各种名目的歌手大奖赛,一边像候鸟一样南飞到广州、深圳等城市走穴,灌录卡带,然后碰上拍摄音乐录影带的机会放在电视台里播,很快就有几首安身立命的金曲。这一拨人包括毛宁、杨钰莹、陈琳、林依轮(微博)、何静、景岗山、屠洪纲、韩磊、黄格选(微博)、谢东等等,当然也包括张咪。当年的张咪与张强并称“两张”,也容易被人弄混。张咪的代表作是电视剧《公关小姐》主题曲《寻梦》,以及与毛宁争夺版权的《蓝蓝的夜,蓝蓝的梦》,1993年她登上了事业的最高峰,将自己的自传《偷哭的心》改编成自传体电视剧《孤星》,她主演女一号,搭档是刚刚从武汉皮划艇队退役的邵兵(微博)。 但那又如何,九零新生代也就顶多五年的风光就分崩离析了。我可以絮叨地列举他们的近况和曾经经历过的狗血事件:毛宁被刺、杨钰莹卷入赖昌星丑闻、何静嫁给一个诈骗犯、谢雨欣跟了一个通缉犯、屠洪纲与方舒离婚投资失败、潘劲东殴打妇女坐牢、谢东吸毒、陈汝佳吸毒并猝死、谢津自杀、陈琳自杀……还要再继续列举么,即便保全首尾的少数几个人比如林依轮、陈明,也退居到二三线之后,不再贪恋闪光灯。 他们的迅速崛起先天不足,是内地饥渴之后的汉堡包,还不是正宗的肯德基或者麦当劳,而像是满大街能够看到的鸡翅汉堡,解饿但营养匮乏,或许在当初那个年代,还留下那么一些吃饱后的情结,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更多好的,于是他们就被抛开了。而他们的垮掉也是顺其自然的,自身素质有限,大多数歌手都经不起诱惑,迷失在金钱、欲望之中。走穴容易挣钱也容易,很快就放弃了艺术追求。如今个别歌手复出,要么继续靠当年的金曲死撑,要么就沦落到唱恶俗网络歌曲的地步(比如谢雨欣)。而且这群人的经历也折射出改革开放后的一些附属现象,比如婚姻动摇,离婚居多;匆忙投资却失败、赶时髦吸毒等等。 还有一个现象,或许不是共性,但让我觉得有点意思,就是这帮人倘若死撑到现在都愿意贴上国际化的标签,但其实依然土得掉渣。张咪当然很典型,辗转几个国家,签过EMI总部,但还是没有任何拿得出手得作品,她的国际化无非换了一身看上去像晒了无数次灯的拉美皮肤,找过一个大只鬼佬但最终分手————这一点也颇像韦唯 (微博)。插一句,最近快女评委蔡国庆,最国际化的作为是曾自爆交过一个瑞士籍女友,但圈中人谁都没见过——最近微博上流传他在快女后台上扑了厚厚的粉。 有那么几首金曲涛声依旧,但那只破旧不堪的轮渡早该停靠,何必又要扬帆起航。也许,忘却不是冷漠,反而是种尊重。跟红顶白,冷暖自知,这些词其实无非说的就一个意思:要认命,勿怪旁人。 |